软件评价 -2025-5-15
评价一:设备管理子系统
用户界面(UI)
优点:模块化设计契合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逻辑,清晰明了,极大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像故障销号、巡检验收等流程环节,通过颜色或状态标签直观呈现状态变更,如从 “待销号” 到 “已审核”,流程透明度大幅提升。
改进建议:在工业场景中,增加现场照片对比(修复前 / 后)并带上时间水印等多媒体支持功能,能有效提升数据可信度。目前部分模块操作动词不统一,有的用 “点击完成”,有的用 “流转”,建议标准化交互模式。高级查询、批量导出这类复杂操作功能入口较深,可增加快捷入口或采用向导模式,方便用户使用。
记住用户选择(记忆性)
优点:审核路径记忆功能实用,班组长 / 工区长的逐级审核流程固定在系统中,避免了人为选择错误。
改进建议:每次使用都需重新登录,可增加 “记住用户” 功能。对于用户常查询的某类设备台账,系统能自动置顶或保存筛选条件,提升使用便捷性。主管领导的电子签名可安全缓存,无需每次重复签署。
短期刺激 vs 长期使用
短期刺激优势:具备即时反馈特性,照片智能审核能实时返回结果,比如张数不足或模糊会及时驳回,加速任务闭环。多端提醒方式,即消息弹窗、短信以及待办任务提醒,短期内能显著提升处理效率。主管领导的评分机制也能在短期内激励工程师注重维修质量。
长期使用潜在问题:班组长 / 工区长长期面对相似的照片审核流程,容易产生审核疲劳,即便有人脸识别也难以避免。全生命周期记录的大量详实数据,可能会导致查询速度变慢,需要优化检索性能。若满意度评分标准单一,长期下来评分机制可能流于形式,建议引入多维评价体系。
防错设计(防止用户犯错)
优秀实践:删除设备时会弹出页面询问用户是否确认删除,有效避免误删。状态变更后能自动化流转到下一环节,防止人工传递遗漏。巡检中一旦发现异常,会自动生成维修工单,阻断问题遗留。
待加强点:批量导出或删除数据等高风险操作,应增加二次确认,如输入验证码。备件更换记录中的型号、数量可与库存系统关联,防止输入错误。当同一设备的维修 / 保养时间重叠时,系统应能主动预警,而不是依赖人工发现。
总体而言,该系统在工业级的严谨性(如流程闭环、智能审核)以及功能性覆盖上表现出色,尤其在防错设计和提升短期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但从长期来看,需要关注数据治理和用户体验优化,避免流程僵化。建议补充针对不同用户角色(如工程师、班组长)的测试,进一步细化不同场景下的交互设计。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