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内容开始---

  刚刚开到大学,这里的一都让我感到亢奋。相比于高中,我更喜欢的是现在。在高中,每天都要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对我来说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每天都有老师硬性的要求你做一些事情,无论你是否感兴趣,又或者有没有时间。当然,这些也无可厚非,毕竟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但是那样的学习方式,很难调动我的积极性,很多时候都坚持不到最后。但是现在不同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虽然也很忙,但是也很充实,很满足。和高中的麻木不同,现在更多的是活力和热情。我很享受现在奋斗的感觉,相信以后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因为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希望以后的我,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禁得住困难的考验,不忘本心,方得始终。

  看了邹欣老师的博客,说的师生关系。我觉得大学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平等,是相互尊重的。在大学,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是主观上的学习。不是老师要求怎么样。身为学者,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为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就像邹欣老师说的那样,大学生不是植物,而是有自己独立思想、人格的成年人, 他们在这种关系中不是任人摆布的物品。邹欣老师说了一些错误的师生关系,西安交大的博导周筠「逼死」博士生杨宝德,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身为“雇员”的学生却没有雇员的权力,还沦落为替老板跑图打杂的喽啰。高校博导借学生名义敛财,威胁学生不让毕业,以毕业证为要挟,性侵,敲诈。很多准备读博士的人,对于调查导师这件事,我认为拿出考博的一半功夫都不过分,因为未来的4-7年时光,这个人几乎会掌控你生命的全部,在现行的中国科研体制下,博导就是博士生的上帝。生前被逼叫导师“爸爸”的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虽然我现在距离读博士还很遥远,但是看到这些还是有些触目惊心。本该有辉煌人生的高材生,沦落为别人的奴隶,成为无偿的劳动力。这无疑是一种病态,这类悲剧理应受到超越个案的审视,不仅要在具体责任上厘定是非,更要将反思的锋芒指向一种容易诱发变态的学术培养机制。在这种变态机制下,导师成了恶魔,学生先是成了家奴最后成了牺牲品,真正的学术精神反而沦丧。

  邹欣老师还提到一种病态的师生关系,老师学生心照不宣一起混。虽然没有以上的的情节严重,可那毕竟是个例,而这种“混”的心态,确实普遍的。老师上课轻松,学生也轻轻松松的就能及格。当今时代是陌生人社交,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受到我们从未而且也永远不会谋面的人的支配。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陌生人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工者的名字或者他们的任何情况。也就是说,现代人和无数陌生人不可避免地发生关系,同时又什么关系都没有的奇特体验。在熟人社会的关系网中,你可以撒娇,本来可以上网搜索到的信息,偏要问老师和助教(希望他们马上给答案),不按时交作业,撒个娇就能混过去; 在团队项目中偷懒,期望大家有“都是哥们,帮我一下吧”的热心肠...这是害了你。  成年人应该要适应“陌生人社交”,遵守共同的规矩,按契约精神办事。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更应该如此。

  还有很多病态的师生关系:老师不了解接触学生,学生看不起,不了解老师,不想听课。慢慢的最终在该学科考试中不及格。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Scalers提到首先认真听讲是一种能力,需要训练,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还有就是课程讲的不好不能成为不听讲的理由,大学其实是专治青春期各种不服的地方,如果你能驾驭得住因为自己的无知产生的肾上腺素,而且能从老师的课堂中吸收到东西,那即使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你自以为很烂的领导,你也会可以工作中迅速成长。还有就是课程的有用无用不是一个大学生的格局能判定的。如果你在大学里能训练自己不带情绪地学好任何课,你毕业走上社会,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人。你会发现你出活的速度,可以把很多人碾成渣,而这也意味着你的收入也从来不会低。跟上老师的节奏,梳理你的思路,这是最快的进步,大学其实是手把手教的最后机会了,老师上课会基本上按照课本给你推演一遍,来龙去脉,构建逻辑。所以如果你能完整地跟下来,一堂课的收获是非常大的。聚精会神的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稀缺能力,大学应该打好基础。如果走神坐飞机的时间多了,课堂没有留给你什么,然后又占用了你大量的时间,相当于你的青春年华就这么荒废掉了。最后落得个只恨太匆匆的无奈。

  邹欣老师说的这些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以上提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那些毕竟是少数,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像提到案例中的那些学生一样,积极乐观,才是我们日常的心态,摆正好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尊重老师,当然原则问题上我们不能退让,即便是老师也不可以。邹欣老师也提出一种健康的师生关系:Coach / Trainee(健身教练/健身学员)。大家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健身馆中看到这样的关系,  像健身、瑜珈、跑步等等。 在这种关系中, 是谁想提高自己水平?  是那些学员, 这些学员的想法得足够强烈, 他/她才会花钱去参加这样的健身活动。 在健身活动中, 谁要做各种运动, 流汗呢?  是学员。 谁在这个活动中对别人指指点点, 提出各种要求,鼓励别人更加努力? 是教练。为什么教练必须严格要求?因为学生的真实成绩对自己的口碑,健身馆今后的收入有直接影响。如果大学里能确定下教练和学员的关系就好办了。 每一个来学习的学生,  都是想学好才来的。  各人条件不同,学好的目标也未必相同。  有些同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  那老师就会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些同学只想拿一个及格的分数, 那老师也会告诉他如何才能及格,并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有些同学想在某个领域深造,老师也会提供相应的指点。 但是,学生别想只付出 "及格" 的努力,却期望收获“优秀” 的结果,或者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却期望老师最后放水让自己及格。

  “教的好,学得好”现在网上的 材料非常多,但是有一个材料定律:对于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在网上一定存在比课堂讲解质量更高的教学内容;我个人没什么高尚的情操,我对于上大学的目的无非就是找到好工作,我需要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告诉我,目前我的水平到底能不能通过企业的面试。所以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就至关重要。邹欣老师提到一个理想的团队项目的流程应该是:

1.开始维护以前同学开发出来的程序,理解程序。

2.找bug,改bug,重构小部分代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一部分同学可以开发测试用例

4.在现在版本的基础上做增量开发

  1.理解需求(这个时候理解了客户需求是什么)

  2.设计

  3.开发

  4.回归测试(用到上面开发的测试用例)

为了完成这些,我还需要很多努力,就像战士在培训中,他们用比实战重一倍的武器训练。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才会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并取得胜利。这个道理对IT 行业的学生也是一样的, 在人潮汹涌的招聘市场。用比实际工作高一倍的要求训练,毕竟我没有叫阿刚的爹。只有自己足够突出,足够优秀,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的竞争者。

  在文章中邹欣老师给了一个连接(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我觉得这才是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忠言逆耳利于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谁无过错?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和批评被批评分不开的.正是通过别人的批评。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过错.圣人曾经说过:“闻过则喜”。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通过接受批评,检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有新的进步.也正是通过批评别人,才能指出别人的错误,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通过不断的批评和被批评,使人们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来正视自己,来发展自己。所以,要正确地对待批评。那样会使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我在上大学之前接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但都是皮毛,没有深入的学习。学长告诉我,学计算机有“十万行定律”。要十万行正确有效可执行的代码,才能成就一个去适应今后的工作。任何一个成功的程序员都是靠一行行的代码累计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天道酬勤,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课下要多复习消化。每天多敲几行代码,来累计成一个IT精英。

  对于作业采取博客的形式,对我来说很新颖,也很有意思。没有传统纸质作业的繁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能完成老师留下作业,同时也能减轻老师看作业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时间,一举多得。

  

 

 

---恢复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