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qs 二分(凸完全单调性)
大学习 https://www.cnblogs.com/FloatingLife/p/19093641。
本文部分参考该博客。
前置:斜率优化。我写的
凸完全单调性(wqs 二分),有两个要素:凸(答案函数是凸的),完全单调(就是凸包)。
可以简单理解为降维打击(发明这词的人太伟大了)。
就是你一开始会有多维 dp,但无法优化,打表或感性理解发现 dp 值随某一维增大,呈现单调性,就可以用 wqs 二分。
该部分为搬运 https://www.cnblogs.com/FloatingLife/p/19093641。
假设 \(g(x)\) 图像为上凸包,此时我们要求最大值,不妨画一下 \(g(x)\) 的大致图像(当然其实我们是一个点都求不出来的)

假设我们现在用一条直线 \(y=kx+b\) 去切一个点 \((x,g(x))\),那么可以得到 \(g(x)=kx+b\),即这个点的坐标也可以表示成 \((x,kx+b)\)。
又因为上凸包有个性质,一条斜率为 \(k\) 的直线在他与这个凸包的切点处截距最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求出这个最大截距,并知道此时的横坐标,就能知道那个切点的具体坐标了。
因为凸包的斜率是单调的,所以随着 \(k\) 的减小,切到的 \(x\) 也越大,所以可以二分这个 \(k\),然后根据切点的坐标去调整 \(k\) 直到切到 \((m,g(m))\) 为止。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求最大截距,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这个凸包长什么样子。
会发现 \(b=g(x)−kx\),定义截距函数 \(h(x)=g(x)−kx\),如果我们能以较低的复杂度求出最大的 \(h(x)\) 以及此时的 \(x\),也就求出了我们要的东西。
考虑给 \(h(x)\) 定义一个合理的意义,不难发现他其实就是给每个物品多加了一个 \(−k\) 的权值,选了这个物品就要 \(−k\)。
而我们要求 \(h(x)\) 的最大值是没有限制要选多少个的,所以 DP 时只需要设一维即可,会更好求,具体的优化方法/求法因题目而异,在例题中会讲。
注意最后求 \(g(x)\) 时,要记得把 \(kx\) 加上。
实现细节——共线情形
当凸包上存在多个点共线的时候,我们二分的直线可能会同时切到很多点,如果我们最后求出来的 \((x,h(x))\) 是从中任取一个的话,会使得我们可能漏掉最终答案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每次求出来的切点是所有可行切点中横坐标最小/最大的。
这是 wqs 二分最容易出错的点,在之后的例题中也会额外注明。
由于相邻两点的横坐标之差是 \(1\),所以此时斜率和差分没有区别,而当 \(g(x)\) 一定是整数时,斜率也一定是整数,因此我们二分也只需要二分整数域就一定可以切到要求的点;而当最后的答案可能是小数时,我们二分的斜率也应是实数域。
假设我们最终二分出来的斜率为 \(k\),在 check 函数里求出来的是 \((x,h(x))\),那么假设我们在共线的时候取的是 \(x\) 最小的,则我们只能保证 \(x\le m\),即 \(x\) 不一定恰好就是 \(m\),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用斜率为 \(k\) 的线去切,切在 \(x\) 上和切在 m 上的截距都是 \(h(x)\),因此最后的答案是 \(h(x)+km\),而不是 \(h(x)+kx\)。
练习题:(继续试点)
我们先参考 P2900 [USACO08MAR] Land Acquisition G 一类思想,先把选上一定不优的点扔走。
例如下图,显然我们扔掉所有蓝点对答案不会产生影响,先扔掉。

再考虑 \(O(n^2m)\) 的 dp,使用斜率优化即可做到 \(O(nm)\)。
答案即为 \(\min (dp[n][i]) ,i \in [1,m]\)。
发现卡在 \(O(nm)\) 上了。
感性理解容易发现,函数 \(f(k)=dp[n][k]\) 是个上凸包。
简单思考,发现多分出一个正方形一定不会比不分出劣,所以 \(f(k)\) 图像是个上凸包。
答案即为 \(\min (dp[n][i]) = dp[n][m]\)。
直接起手 wqs 二分,采用上面 \(h(x)\) 的策略和意义进行二分即可。
来推一下一维 dp 方程:
令 \(g_i=(\max(0,y_i-x_{i+1}+1))^2\)。
则 \(dp_i=dp_j+(y_i-x_{j+1}+1)^2-g_j\)。
令 \(y_i+1 \to y_i\)。
则方程变为:
\(g_i=(\max(0,y_i-x_{i+1}))^2\)
\(dp_i=dp_j+(y_i-x_{j+1})^2-g_j\)
将方程化为 \(y=kx+b\) 的形式。
其中
要求最小化 \(dp_i\),即最小化截距 \(b\),发现可以单调队列维护一个下凸包,和斜率优化一样套路,队头为最优决策点。
注意本题凸包长这样,二分斜率时斜率必须是非正数。即 \(k \in [-1\times 10^{18},0]\)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Size=(1<<20)+1;
char buf[Size],*p1=buf,*p2=buf;
char buffer[Size];
int op1=-1;
const int op2=Size-1;
#define getchar() \
(tt == ss && (tt=(ss=In)+fread(In, 1, 1 << 20, stdin), ss == tt) \
? EOF \
: *ss++)
char In[1<<20],*ss=In,*tt=In;
inline int read()
{
int x=0,c=getchar(),f=0;
for(;c>'9'||c<'0';f=c=='-',c=getchar());
for(;c>='0'&&c<='9';c=getchar())
x=(x<<1)+(x<<3)+(c^48);
return f?-x:x;
}
inline void write(int x)
{
if(x<0) x=-x,putchar('-');
if(x>9) write(x/10);
putchar(x%10+'0');
}
#ifndef ONLINE_JUDGE
#define ONLINE_JUDGE
#endif
int n,m,k;
struct Node{
int x,y;
}a[1<<20],b[1<<20];
// int cnt;
bool cmp(Node x,Node y) { return x.x<y.x||(x.x==y.x&&x.y>y.y); }
int dp[1<<20],cnt[1<<20];
int head,tail,q[1<<20];
int g[1<<20];
void clear()
{
head=1;
tail=0;
for(int i=0;i<=n;i++)
{
dp[i]=0;
cnt[i]=0;
q[i]=0;
}
}
// int sq(int x) {return x*x;}
// int Y(int i) {return dp[i]+sq(p[i+1].x)-g[i]-K;}
inline int Y(int i)
{
return dp[i]-g[i]+(a[i+1].x*a[i+1].x);
}
inline int X(int i) { return 2*a[i+1].x; }
inline long double slope(int i,int j)
{
return (long double)1.0 *(Y(i)-Y(j))/(X(i)-X(j));
}
const long double eps=1e-9;
int check(int k)
{
clear();
q[++tail]=0;
for(int i=1;i<=n;i++)
{
while(head<tail&&slope(q[head],q[head+1])<a[i].y) head++;
while(head<tail&&abs(slope(q[head],q[head+1])-a[i].y)<eps&&cnt[q[head]]>cnt[q[head+1]]) head++;
dp[i]=(a[i].y-a[q[head]+1].x)*(a[i].y-a[q[head]+1].x)+dp[q[head]]-g[q[head]]-k;
cnt[i]=cnt[q[head]]+1;
while(head<tail&&slope(q[tail],i)<slope(q[tail],q[tail-1])) tail--;
while(head<tail&&abs(slope(q[tail],i)-slope(q[tail],q[tail-1]))<=eps&&cnt[q[tail]]>=cnt[i]) tail--;
q[++tail]=i;;
}
return cnt[n];
}
signed main()
{
#ifndef ONLINE_JUDGE
freopen("a.in","r",stdin);
freopen("a.out","w",stdout);
#endif
n=read();
m=read();
k=read();
for(int i=1;i<=n;i++)
{
int x=read(),y=read();
x++;
y++;
if(x>y) swap(x,y);
a[i]={x,y};
}
int nw=0,cnt=0;
sort(a+1,a+1+n,cmp);
for(int i=1;i<=n;i++)
{
if(a[i].y<=nw) continue;
b[++cnt]=a[i];
nw=a[i].y;
}
swap(a,b);
swap(cnt,n);
sort(a+1,a+1+n,cmp);
for(int i=1;i<n;i++)
if(a[i+1].x<=a[i].y) g[i]=(-a[i+1].x+a[i].y+1)*(-a[i+1].x+a[i].y+1);
for(int i=1;i<=n;i++) a[i].y++;
int l=-1e18,r=0,mid=0,ans=0;
while(l<=r)
{
mid=(l+r)>>1;
if(check(mid)>k) r=mid-1;
else ans=mid,l=mid+1;
}
check(ans);
cout<<dp[n]+ans*k<<"\n";
return 0;
}
以下是博客签名,正文无关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Wy_x,转载请在文首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y-x/p/19150853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CC-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