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二)
《构建之法》第三章主要是关于软件工程师的成长,书中对软件工程师的个人能力、思维误区、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小节主要探讨了如何衡量软件工程师的个人能力,并指出了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持续学习对于软件工程师成长的关键性,包括通过实践、培训、阅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作为软件工程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多维度的,不仅要关注技术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软技能的培养。此外,持续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软件行业。
第二小节列举了软件工程师常见的思维误区,如过度依赖工具而忽视基础原理、过于乐观地估计项目时间、忽视用户反馈等。软件工程师需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避免陷入思维误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原理的学习和理解,不要过于依赖工具;同时,要合理评估项目时间,做好风险管理;此外,用户反馈是产品改进的重要依据,不能忽视。
第三小节讨论了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是多元化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无论是成为技术专家还是团队领导,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要保持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感度,以适应行业的变化。
第四小节讨论了技能反面,技能的反面指过度依赖某种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依赖框架,可能失去对底层原理的理解能力;过度依赖自动化工具,可能在工具失效时手足无措。软件工程师要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第三章偏向于个人,而第四章则是两人合作。
代码规范是两人合作开发的基础。统一的代码规范能让代码在不同开发者手中保持一致性,降低理解和维护成本。例如命名规则,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和函数名,让代码自解释性更强,方便搭档理解代码意图,减少沟通成本。规范的缩进、注释等也能使代码结构清晰,在后续修改或扩展功能时,开发者能迅速定位和修改代码。
代码风格规范关乎代码的可读性。一致的代码风格,如大括号的放置位置、代码行的最大长度等,让代码在视觉上整齐有序。
良好的代码设计规范能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两人合作开发时,遵循单一职责原则,让每个模块或函数只负责一项明确的任务。
代码复审是保证代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代码复审,搭档可以检查代码是否符合之前制定的各种规范,是否存在潜在的逻辑错误、安全漏洞等。在复审过程中,提出改进建议,使代码更简洁易懂。代码复审不仅能提升代码质量,还能促进两人之间的技术交流,共同成长。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