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logUn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1.项目风险应对的基本原理和思路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抑制风险产生的后果来实现降低风险的目标

项目风险应对规划是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项目风险识别和项目风险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工作是根据项目的发展变化和项目风险情况,及时地预防风险的发生,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


2.项目风险应对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可能简答题】[1810.12]

1)确定项目风险应对目标。

2)选择制定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3)安排和编制项目风险应对计划。

4)实施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5)总结项目风险应对经验教训。


3.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依据【可能简答题】

**1)风险管理计划 **

**2)风险排序 **

**3)风险认知 **

4)风险主体


4.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交付物

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主要交付物是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订风险应对计划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


5.消极风险或威胁的应对策略【简答题】

通常用规避、转移、减轻这三种策略来应对威胁或可能给项目目标带来消极影响的风险。第四种策略,即接受既可用来应对消极风险或威胁,也可用来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1810.26]规避和减轻策略通常适用于高影响的严重风险,而转移和接受则更适用于低影响的不太严重威胁。


6.****风险规避的内涵 [1810.66 简答题 1 分]

风险规避(risk avoidance )指项目团队采取行动来消除威胁,或保护项目免受风险影响的风险应对策略,通常包括改变项目管理计划,以完全消除威胁。


7.风险规避的使用条件

项目管理班子在采用回避措施来处理风险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对项目而言,某些风险也许不可能回避。例如,地震、水灾、人的疾病、死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等基本风险绝对难以避免。

2)对某些风险即使可以回避,但从经济效益来衡量时也许不适当。

当风险规避所花的成本高于风险规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时,如果仍然采取风险规避的方法,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下两种情况适合采用风险规避方法:

1)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1810.5]

2)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采用风险规避措施可使项目受损失的可能性最小。


8.风险规避的特点 [1810.66 简答题 2 分]

风险规避是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简单也较为消极的一种。

1)为风险规避而放弃项目就丢掉了各种机会。[1810.5]

2)窒息了项目相关方的创造力。

采取风险规避策略,最好在项目活动尚未实施时,这时,对项目造成的损失最小。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项目,付出的代价一般都比较高。[1810.5]


9.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ence )指项目团队把威胁造成的影响连同应对责任一起转移给

第三方的风险应对策略。转移风险是把风险管理责任简单地推给另一方,而并非消除风险

在应对消极风险或威胁的策略中,风险转移策略对处理风险的财务后果最有效。 [1810.63]

风险转移策略实施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1)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的回报。

2)对于各种具体风险,谁最有能力管理就让谁分担。


10.风险转移的分类

风险转移可以分为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保险与担保

1)控制型非保险转移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转移的是损失的法律责任,它通过合同或协议,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

1)出售。通过买卖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在出售项目所有权的同时也就把与之有关的风险转移给了受让人。

2)分包。转让人通过分包合同,将他认为项目风险较大的部分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人。把任务分包给有专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单位来承担。

3)开脱责任合同。通过开脱责任合同,风险承受者免除转移着对承受者承受损失的责任。

2)财务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损失。

其主要有两种形式:[1810.42]

1)免责约定。免责约定是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如果不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引起,而是由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违约者可以向对方请求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

2)保证合同。保证合同是由保证人提供保证,使债权人获得保障。通常保证人以被保证人的财产抵押来补偿可能遭受到损失。

3)保险与担保。

1)保险。保险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担保。担保是指为他人的债务、违约或失误负间接责任的一种承诺。常用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11.风险减轻(risk mitigation)是指项目团队采取行动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造成的影响的风险应对策略。

提前采取行动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或)可能给项目造成的影响,比风险发生后再设法补救,往往会更加有效

按照风险减轻执行时间为标准,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中、损失发生后三种不同阶段的损失减轻方法。应用在损失发生前的方法基本上相当于损失预防,而应用在损失发生时和损失发生后的控制实际上就是损失抑制。

12.风险减轻的方法

1)损失预防损失预防指在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也就是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以便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其具体包括工程法、教育法和程序法。[1810.18]

2)损失抑制。损失抑制是指在事故发生时或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的行为。

损失抑制的具体策略包括分割、储备、拟定减小损失幅度的规章制度等。


13.风险减轻的使用条件

损失预防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损失抑制的目的在于减少项目风险发生后不利后果的损失程度。如果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则应采取损

失预防措施;如果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程度,则应采取损失抑制措施。 在更多的情况下,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措施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往往同时使用,一个好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往往既是损失预防计划,也是损失抑制计划。


14.风险接受

风险接受(risk acceptance )指项目团队决定接受风险的存在,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除非风险真的发生)的风险应对策略。这一策略在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时使用,或者其他方法不具经济有效性时使用。

风险接受是处理风险最普通的方法,它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可以是无计划的,也可以是有计划的。

主动的风险接受是一种有周密计划、有充分准备的风险处理方式。在做出“主动”选择时,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主动风险接受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

2)建立意外损失基金。

3)借款用以补偿风险损失。

4)自负额保险。

风险接受也是处理残余风险的一种技术措施。


15.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

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包括开拓、分享、提高和接受。其中,前三种是专为对项目目标有潜在积极影响的风险而设计的。第四种策略,即接受,既可用来应对消极风险或威胁,也可用来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

开拓:如果组织想要确保机会得以实现,就可对具有积极影响的风险采取本策略。

分享:****分享积极风险是指把应对机会的部分或全部责任分配给最能为项目利益抓住该机会的第三方。

提高:本策略旨在提高机会的发生概率和/或积极影响。


16.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一个重要交付物是项目风险应对计划。


17.风险应对计划是针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的;对于未知的风险,不可能预先制订相应的应对计划或应急计划。[1810.35]

项目风险应对计划是针对项目的风险开发和制定一个风险应对的方案,目的是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1810.35]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包括项目主要风险,针对该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负责每个措施必须有明确的人员,要求完成的时间及进行的状态。


18.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关键要素 [1810.53]

1)风险应对计划:应详细到可操作的层次。

2)剩余风险:在采取了规避、转移、缓解、自留等风险应对措施之后依然残留的风险,也包括可以被接受的小风险。

3)附加风险:对于因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而直接导致的新的风险。

4)合同协议

5)需要的应急储备量

6)向其他过程的输入

7)向修订项目计划的输入


19.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结果

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结果除了一份项目风险应对计划以外,还会对项目管理计划和相关项目文件进行更新。


20.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突发事件第一层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应急管理是指在人们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管理。[1810.45]

应急管理指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1810.45]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以预防为第一要务,实现预防与救援相结合,因为任何成功的救援也难以完全消除突发事件的全部影响。[1810.45]


21.罗伯特·希斯 4R 模型

罗伯特·希斯的 4R 模型由减少力(reduction )、预备力(readiness )、反应力(response)、恢复力(recovery )四个阶段组成。

1)减少阶段:主要任务预防危机的发生及减少危机发生后对项目的冲击程度;[1810.33]

2)预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危机发生的准备

3)反应阶段:及时作出反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遏制危机发展的势头,运用各种资源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4)恢复阶段:危机的事态得到控制后,就应该立即着手对项目的恢复操作,对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防止危机再一次的发生。


22.诺曼·R·奥古斯丁的六阶段论

1)预防阶段:列出所有可能的突发事件,考虑其可能的后果,并预计所需要的花费。

2)管理准备阶段:未雨绸缪。

3)确认阶段: 交换想法,互相印证。

4)控制阶段: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

5)解决阶段:速度是关键。

6)总结经验教训,并从中获利。


23.应急管理体系的要素

1.机构设置 2.制度建设 3.技术支撑 4.预案体系 5.评估体系 6.运行程序 7.资金保障

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应急管理者做出决策的依据来源,同时也是能够顺利实现应急响应联动的保障。[1810.45]


1.项目风险应对的实施步骤【简答题】

1)确定项目风险应对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2)选择和制定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及实施方案。

3)制订并整合项目风险应对计划。

4)实施项目风险应对计划中的各项措施。

5)编制项目风险应对工作报告。

6)修订或更新项目风险应对计划。


2.应急管理的原则【1810.68 简答题 6 分】

1.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以预防为第一要务。

2.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凸显以人为核心的理念)

3.依靠科学,快速反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4.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动员项目组织内外蕴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5.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以较小的经济成本,实现最大的公共安全效益。

6.信息公开,引导舆论。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

posted on 2022-03-01 23:29  cnblogUn  阅读(3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