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727051/answer/2989235454
观之有感
今天大雨,碰到了一位同学自己的伞被拿走了,于是带他一起去教室上课。为了缓解尴尬于是随意攀谈,他是大一的学生,准备去A座上工图的课。自己在上工图课是痛不欲生,当然考试成绩也不是很好看。我于是吐槽了一下这门课程的难度,自嘲自己当年考的有多差,于是迎来了似曾相识的沉默(这种沉默自己以前也遇到过,都是在自己吐槽之后)
——因为没有人愿意附和负能量,这种吐槽是我小学为了融入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吐槽找到一个共同的抱怨点可以迅速增进关系。
自嘲,是一种只能在成功之后,最起码在某方面有一定建树才用的放下自己身段增加亲和力的方法,不是身为nobody而为了融入环境的手段,可以融入的环境也是一个互相吐槽不断向下的环境
平时尽量不自嘲,不抱怨。在自己抱怨的过程中大脑会自动检索负面情绪,会在这种轻易就可以宣泄的情绪中成瘾,更可怕的是在网上甚至生活中有人和你一起附和。并且在和人相处过程中也要识别负能量者,保持一点距离而不是去为了“爱就要包容”这样的言论去“帮助”他,让他在“抱怨”的过程中获得正反馈,这实际上是一种“放纵”,和在长牙的阶段却不断给对方糖吃无异
“如果一个人有一定恋爱经验,而且脑子也不蠢,通过一定时间交往发现对方本质是个负能量的人,哪怕日常交流看起来正常,在这段关系里也肯定扭头就走,关系绝不会再向前一步。
根本不可能成为男女朋友,更不可能结婚。
这是为人处世问题,根本就不是性格问题。性格问题是可以好转和被解决,但为人处世基本不能。
例如一个人学生时代连自己简单的宿舍关系都处理不明白,将来到了单位和同事之间也一样处不明白。
再比如一个人年轻时总是遇到点事就会有意无意地抱怨,不一定是因为它年轻不懂事,而是到老了依然一个德行。
这一切的负能量,都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和爱意发生任何良性改变。因为在它们心中,这个“有爱”的人应该包容它们的一切负能量,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健康,这才是这类人的初心。
但实际上,现实中这种“有爱”的人,会理性地把爱给予同样“有爱”的另一半,互相给予幸福,良性循环,而不是浪费自己的能量去救赎一个负能量的人。
如果一定要像网络上没谈过恋爱的指挥家们所说的“真爱要靠坚持”,或者差不多凑合凑合得了。就算曾经是个有热情、有包容心的人,在负能量场中也只会逐渐变得没耐心,不耐烦,最终升级为冷暴力,逃避解决问题。 迟早要变成它当初最讨厌那个样子,也让周围人厌恶,对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懒得抱有任何理解与同情。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在最开始相处时,关系最多也就接近亲密,但有没那么亲密。只是说关系拉进了,才有机会看清对方的内在是否藏着太多负能量,这时候趁早放手,会极大地避免将来沾黑锅。 也是避免自己变质。没有预防自己变质的思维,也是一种愚蠢,曾经再善良也没有意义,这种善比作恶还要恶。
热情和善意这种东西失去了,那就很难再恢复了。 保持热情和善意才有经营未来的动力,否则两个人一起变烂。 会变得不能好好和对方讲话,不能体察对方的情绪,然后这种负面情绪还会传染给自己身边的朋友,甚至还会生出一些歪心思。 然后每天都在不可控地事件走向中鸡飞狗跳,直到把自己内耗成一个干瘪丑陋的灵魂,也耗空了身边人的关心与热情。
在一开始就能决绝地离开负能量的人,不存在欲擒故纵,不存在情绪PUA,不存在道德绑架,是在变相帮助对方变成一个正常人。
让对方有机会明白要把时间用在创造幸福,而不是一直浪费时间不是处于负能量就是在解决负能量的路上。”
——做一个有爱的人,同时也要防止自己变质,爱和热情有的时候是不可再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