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鲜花:没有主题

讲真今天真没啥活。感觉做的题都比较平凡,没啥有趣的东西拿出来写。

那就久违地写点鲜花吧。不过我不想去写那些,逻辑的推理的那种。为什么呢?因为只怕到最后把自己也搞晕吧。

我确实没什么文采,相比于我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人。第一次让我这样感觉的是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人 Y,我看过 Y 写的,与“鲜花”有类似之处的,一些东西,就感觉是我达不到的水平了。而我的拙劣的模仿,只有尝试胡乱用一些辞藻,以及像 Y 一样让我写的东西尽可能自然一些——像流水一样。

当然并不是说是流水账的感觉,但我觉得这样娓娓道来的,很自然地讲下去,于我而言也挺舒服的。这与我写作文的时候则是大相径庭。毕竟没有人会在考试的时候,尝试一种不计结构,不计字数的写法吧。

那段全力文化课的时间,或许让我改变了许多。其实可以说的是,从表观上讲,我的效率从未那么高过。或许是因为,文化课相比 OI,是轻松的,是简单的。相比于需要思维的火花的 OI,一道 WHK 的题目,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顶多可能解析几何你会算错,但是错了也就是错了,你也可以翻开答案。但是在 OI 之中,却不能这么做。一道不会的题,也要努力去想,去思考,直到把它给想出来,或者再也不想看到这道题的时候。

于是,相比于文化课做题-对答案-做题-对答案的机械式训练,OI 带来的挫败感与兴奋感则远超于此。你可能思考了一个多小时却一无所获,于是感到无比的挫败,想要摆。你也可能把一道难题做出来后,感到很兴奋,想要放松一下。于是无论怎样,OI 的摆的可能远大于文化课。

这种心情波动的疲惫感,学文化课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所以曾经想到的“把高考的效率用在 OI 上就能获得很大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高考的效率是基于机械式的复习的,又怎能挪用到 OI 上呢?

所以,又能如何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无数次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最终又走向失败。

让我们先跳掉这个吧。或许我又想讲一讲自己的随机思考到的想法了。讲这个比讲上面的东西还要没用吧,但是又如何呢?“鲜花”本身就不是用来“用”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不知道写什么了。我写了一些东西,但又删了,因为觉得实在不好拿出来说。

我是一个很没有攻击性的人。我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一点。我几乎不会去主动地攻击别人,当别人攻击我的时候我也基本都是不理为主。我比较愤怒的状态也一般只是,表现出我的愤怒,而不会去进行攻击。

因为,我很多时候都会去想,我这么做合不合适。然后,我就不想攻击了。我的比较有攻击性的话,也要么是复读,要么是纯开玩笑。

唉,我也不好评价。或许这样也挺好的吧。

你看,就水了这么点,弥补上我刚刚删掉的内容。

今天就到这里吧。因为,这里也不是用来倒垃圾或者立志的地方。只是说说我的认知与感悟罢了。

posted @ 2024-01-27 21:19  LarsWerner  阅读(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