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杭州站打金之后的感想

杭州站打金之后的感想

其实写这篇博客的大部分原因是 ytgg 他们的小组需要一个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更准确地是介绍竞赛经历之类的(?)),然后我就被拉来当工具人

不过我之前确实想过如果打金了一定会写一份感想之类的,然而我显然巨懒而且文采不怎么样故本来打算咕咕咕

所以现在借作为工具人的机会,还是顺手写一份感想吧。


首先说一下杭州站打金的经历。

不得不说前一晚(2022-12-3)我比较焦躁,虽然是睡着了但是脑子还是那种混沌的状态,在四五点还被舍友吵醒了(他们在看世界杯)😰

开局其实非常不顺利,不是因为题目本身,而是校园网连接不好,一开始基本上是断开的时间远大于连上的时间,点开一道题大概率不是显示题面而是显示 NETWORK ERROR 😅。

后来在这样的环境下签完了 FDAC,到 K 的时候队长交了一发然后网卡了,系统判定交了两发,而且都是 WA,感觉当时整个队都想薄纱校园网

过完 K 后我感觉罚时很不理想,认为很难金牌了。

不过这时队友拉我看了 G,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思路:大概就是分个类,然后图的边数 \(>n\) 肯定是 NO,然后是树肯定是 YES,至于 \(n=m\),也就是有且只有一个环的情况,可以转化为判断一下挂在环上面的树是否同构的问题。

这个显然只能树哈希来求。。我当时翻了一下板子发现没有树哈希,所以和队友 dls 说了一下我之前在 OIWiki 上看到的树哈希的大致思想,大概是给子树依次分配个质数乘起来。然后 dls 直接想到了一种树哈希的做法,让我帮忙打一个找环的部分,hash 部分他来写,最后这个做法是真的,orz,没怎么调就过了。

之后 dls 还用随机化迅速过了 I 题的交互,神 dls 神

最后一题 M 我想了一个差分维护 gcd,这样就变成一个换根 DP,然后用线段树维护一下单点修改就行,但是最后时间不够了,还调了很久,在最后一分钟过了样例然后交上去。后来和过了的队伍(正好是 ytgg 的)借了代码对拍,无论是大小数据都没问题,但是滚榜的时候竟然没过,心肺停止。听队长说可能是被卡栈空间 qwq。

最后我们以 \(7\) 题排名 \(19\)(校排 \(14\))拿下 Au。

但还是感觉很可惜,因为我们前前后后被校园网卡了不下 \(20min\),如果没有这种因素的干扰罚时以及过题数都可以更优秀。。

不过,终究是拿下 Au 了😋


然后回顾一下我 CPC 的经历:

如果考虑我开始学习写代码的时间,那么可以说是从 2018-10-07 开始的,原因是当时我想报名 NOIP 试一下水(我高中所生活的城市根本没有 NOIP 考点,我还是去湛江考的),洛谷的注册时间印证了这一点。

洛谷账号引一波流

然而那时候并没有怎么仔细地学,学了一下简单的语法,在洛谷交了十几道题(当时看到过题的时候很激动,估计这也是我后来想要参加 CPC 的原因吧)。印象中还学了初赛的补码之类的知识,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可惜我那边的环境根本搞不起来(估计那届全市只有我去考过这东西),只能放弃 qwq。

开始 CPC 可以说是从 2020-08-04 开始,因为翻提交记录这是高中毕业后最早的提交了。。

当时入门买了两本《挑战程序设计竞赛》,作者是日本的,感觉紫色那本写得确实很好,非常适合入门,而且我很欣赏它简约美观的排版

我很快学会了排序,二分,基础的递推之类的知识,并在 2020 八月底注册了我的 CF 账号,记得当时注册的原因是看到洛谷上标着 CF 作为前缀的题目(其实是洛谷的 CF 题目的 rmj)带 \(A,B\) 的都比较简单而且也很有趣,这样偶然的机会下我开始在 CF 上打比赛(可惜第一场我好像还不会怎么提交,而且英文题面也读了很久,甚至没有过题)。

那段时间我还加了一些打 OI 的 QQ 好友,他们教了我不少基本操作,有一个还给我示范了 DFS 怎么写。。那一段时间 DFS 一度成为我的噩梦(大雾

接下来我计划进入集训队,教练说需要去打那一年的校赛,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经典的科技:最短路、拓扑排序、BIT、线段树之类的。比较清楚地记得在英语课上(老师在线上授课)我在下面学 BIT 的那节课(乐。

可惜校赛我被一道题目卡了常数(当时是这样觉得的,或许是真的实现假了(?))只拿到了铜,前几名好像是外校的高中生,谔谔

所以我在 2021 一月以外卡队员身份进了队(教练那时候说是旁听队员来着,但是后来我转正式队员的时候邮件写的是我从外卡变成正式,似乎这外卡和旁听没有任何区别,乐),看到作为非正式队员我内心感到非常的不爽。狠狠练了几个月后(中间有一小段时间在军训,我记得我还想了一个军训有关的调度问题,大概就是 \(n\) 个人到指定的 \(n\) 个点最小花费距离,后来发现用费用流或者 KM 就能做了,而且是一道经典题)在2021 四月我收到了成为正式队员的邮件,感觉轻松了不少。

那段时间我报了 acwing 的课(y 总打钱!),由于想尽快听完,所以每天开快进看一堆,并且晚上 CF 我似乎一场没落下,基本上在图书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应付文化课和学算法。然后周末就参加队内训练,当时的队长(zls 他们)喜欢拉欧洲区域赛,个人感觉区别于国内区域赛套路更少,也更有趣。

那时候取得的进步较大,成功在 2021-5-28 CF 上到了 1761 分(算是刚好遇到了擅长的题目),那一晚激动得差点没睡着。

2021 六月打了一场省赛,拿到了人生第一块铜牌,当时还是挺失望的,以为能 Ag/Au。。

2021 暑假开始多校训练,题目很难,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就是打一场自闭一场,而且队友出后期的题目能力也不够,很容易就出现快速进入坐牢的状态,而且进入这种状态后队友好像没什么消息了(我们是线上训练),所以我只能自己去尽力想后面的题目 qwq,不得不说对我能力提升还是不小的。

然后 2021 开学后不久上了紫名,VP 基本能够稳定前 1000(即便是很摆烂的状态下)手速也到了较快的水平,不会轻易地卡题了。

那时候处于大二的赛季,我的队友是两个学长,他们高中也没有什么 OI 经历,在我们的努力下拿到了 ICPC,CCPC 各一个铜牌,其实回首那时候 CPC 已经很卷了,我们能在那种环境下顺利拿牌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可惜没能带他们拿下银牌,挺遗憾的,然后他们因为大三赛季打完了,都退役了。

那段时间在写 lrj 的《算法竞赛入门经典 训练指南》(我将它称为蓝书,不过好像别人叫白书),做了很多 ICPC 的真题,可惜题目较为陈旧(高情商:经典),不过还是很有训练价值的,对 CPC 的了解也更深了。

2022 年初我开始大力练习 lyd 写的《算法竞赛进阶指南》,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和套路,寒假在家的几个月练了大约 200+ 的题目,而且这些题质量都较高。

2022 4 月打了大二最后一场 ICPC(昆明站),记得一堆神秘题(队友在猛推数学题没在看榜),以铁牌告终,我绝望了很久,心想 CPC 生涯就要以铜铁结束了吗。。

2022 6 月我和昆明站一个队友 csz 以打星身份参加了省赛,我最后出了一道过得比较少人的题目,然后成功进了银线(而且不是银尾),这个 2v3 的经历让我信心恢复了不少,但我还是很不甘,希望能在下一个赛季爆杀其他人。

进入 2022 暑假,我明白这是 CPC 生涯最后一次长时间的集训了,所以我完整地打完了每场多校,然后尽力将我能力范围内的题目赛时写出/赛后补出来,这应该是我能力较大幅上涨的最后一段时间。

2022 9 月网络赛被教练钦定和现在杭州站的队友组了队(我们多校战绩都不错,可能这是排在一起的原因),意外地在第一次拿到了全国的校排第六(队友 orz)。

2022 9 月之后我们约好周二 VP 一场作为加练(然而队友有时候在 VP 的时候突然发现 DDL 没赶开始光速赶完,乐),积累了一些组队的经验。

2022 11 月的绵阳站我们双线卡题,与金牌失之交臂,然后绵阳之后就是杭州,这段时间内我们基本周二到周五晚上都会来练练(这个赛季的题目,或者练练往年的金银题),练完我们还会玩玩桌游(乐。

最后在 2022 12 4 我们终于拿下了 Au!

写到这里发现快 3000 字了 emm,比我的论文好写多了,还是感慨万千,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在今天得到了一个阶段性的 Good End!开香槟!

posted @ 2022-12-04 23:30  HinanawiTenshi  阅读(2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