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用户的相关文件—操作

命令

命令语法: 命令  选项  用户
useradd #添加用户 usermod #命令修改用户账户 userdel #
命令删除用户账号

(1)useradd命令的常用选项:

a)    –u:指定用户的UID
b)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c)    –d:指定用户的家目录
d)    –c:指定用户的备注信息
e)    –s:指定用户所用的shell

使用实例:

#1、在系统中新增一个fox(狐狸)用户
命令:useradd fox

#2、在系统中新增一个用户user01,属组为police以及uid为600
命令:useradd –u 600 –g police user01

(2)usermod命令的常用选项:

a)    –u:修改用户的UID
b)    –g:修改用户的GID
c)    –G:将一个用户加入到指定的群组中
d)    –d:修改用户的家目录
e)    –c:修改用户的备注信息
f)    –s:修改用户所用的shell

使用实例:

#1、将babydog4这个用户添加到babydog6这个群组中
命令:usermod –G babydog6 babydog4

#2、将babydog4这个用户的的gid变更为dog群组
命令:usermod –g dog babydog4

#3、修改babydog4用户的家目录为/home/babies
命令:(1)usermod –d /home/babies babydog4
(2) mkdir /home/babies
(3) 把 原家目录 中的文件复制到 新家目录中

(3)userdel命令的常用选项:

–r:在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这个用户的家目录及其邮箱。

使用实例:

#1、例如:删除babydog5用户不删除其家目录
命令:userdel babydog5

#2、例如:删除babydog5用户,同时删除其家目录
命令:userdel –r babydog5

(4)usermod命令锁住用户及将用户解锁

#1、将baby用户的账号锁住的命令:usermod –L baby

#2、将baby用户的账号解锁的命令:usermod –U baby

 

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的相关文件

1、passwd文件

#passwd文件:存储所有用户的相关信息,该文件也被称为用户信息数据库

#查看方法:
    1、less /etc/passwd  #查看的信息一次展示前20条,可以使用 上、下 进行翻页#查看

    2、cat /etc/passwd  #查看的信息全部展示

注:每条信息解析:(每条都分成七段)

  root-----用户名;x-----密码;0----userID,0代表第一个用户,有root权限;0-----groupID(组ID),标明所在组位置;root------用户的描述信息;/root--------家目录;/bin/bash------证明用户可以登录操作系统(如果是/sbin/nologin就表示不可以登录)

2. shadow文件

#/etc/shadow文件的功能:存储所有用户的密码,每一个用户占用一行记录,该文件实际上就是存放用户密码的数据库

文件每个字段的具体含义

a) 第1个字段(列)是用户名。
b) 第2个字段(列)是密码,这个密码是经过MD5加密算法加密过的密码。

3.group文件

#/etc/group文件的功能:存放了Linux系统中所有群组的信息,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存放群组信息的数据库

/etc/group文件每个字段的具体含义:

a)    第1个字段是这个群组的名字。
b)    第2个字段中的x表示这个群组在登录Linux系统时必须使用密码。
c)    第3个字段记录的是这个群组的gid。
d)    第4个字段记录的是这个群组里还有哪些群组成员

 

posted @ 2019-04-10 16:27  萤huo虫  阅读(1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