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赋




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枯树赋

殷仲文[1]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2],出为东阳[3]太守。常忽忽[4]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5],生意[6]尽矣!“

至如[7]白鹿贞松[8],青牛文梓[9]。根柢[10]盘魄,山崖表里[11]。桂[12]何事而销亡,桐[13]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14]徙植,九[15]畹移根。开花建始[16]之殿,落实睢阳之园[17]。声[18]含嶰谷,曲[19]抱《云门》。将[20]雏集凤,比翼巢[21]鸳。临风亭而戾鹤[22],对月峡而吟猿[23]。乃有拳曲拥肿[24],盘坳反覆[25]。熊彪[26]顾盼,鱼龙起伏。节[27]竖山连,文横水蹙[28]。匠石[29]惊视,公输[30]眩目。雕镌[31]始就,剞劂[ 32]仍加。平鳞铲甲[^33],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31]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 35],森梢[32]百顷,槎枿[33]千年。秦则大夫受职[34],汉则将军坐焉[35]。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36]。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37]于风烟。东海[38]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39],北陆以杨叶为关[40],南陵以梅根作治[41]。小山则丛桂留人[42],扶风则长松系马[43]。岂独城临细柳之上[44],塞落桃林之下[45]

若乃[46]山河阻绝,飘零[47]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48]。火入空心[49],膏流断节[50]。横[51]洞口而攲卧,顿[52]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53],理正者千寻瓦裂[54]。载瘿衔瘤[55],藏穿抱穴[56],木魅睒睗[57],山精妖孽[58]

况复风云不感[59],羁旅[60]无归。未能采葛[61],还成食薇[62]。沉沦穷巷,芜没荆扉[63],既伤摇落[64],弥嗟[65]变衰。《淮南子》[66]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67]三月火,黄河万里槎[68]。若非金谷[69]满园树,即是河阳[70]一县花。”桓大司马[71]叹曰:“昔年种柳,依依[72]汉南。今看摇落,凄怆[73]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74]!”


  1. 殷仲文:字仲文,陈都(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大臣、诗人。少有才藻,美容貌。为新安太守。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帝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二年(403年),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三年(404年),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东晋义熙三年(407年),与桓胤、骆球等谋反,反被刘裕所杀。《晋书》卷九十九有传。风流:英俊。儒雅:风度温文尔雅。 ↩︎

  2. 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指此事。 ↩︎

  3. 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 ↩︎

  4. 忽忽:恍惚,失意的样子。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和自己平日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所以常感到怏怏不得志。 ↩︎

  5. 此句引《世说新语》:“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反复无定),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有一老槐,甚扶疏(繁茂分披)。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

  6. 生意:生机 ↩︎

  7. 至如:发语句。下文有“乃有”、“若夫“同此。 ↩︎

  8. 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格为坚贞。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

  9. 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者》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水中,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 ↩︎

  10. 柢 :树木的本根。盘根:同”磅礴“,盛大 ↩︎

  11. 山崖标立: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的根柢的牢固 ↩︎

  12. 桂:桂树。销亡:枯死。《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死后,汉武私念不以,作《悼李夫人赋》:”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

  13. 桐:梧桐。半死:凋零。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生半死,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

  14. 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当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徙植:迁徙移植 ↩︎

  15. 九:虚数,泛指多。畹: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面积移植。《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 ↩︎

  16. 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曹操所建 ↩︎

  17. 睢阳之园:指汉粱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 ↩︎

  18. 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嶰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这里指乐曲。见《汉书·律历志》 ↩︎

  19. 曲:指乐曲的树中风声。抱:怀有。《云门》:皇帝时的舞曲。见《周礼·大司乐》。 ↩︎

  20. 将:带领。集:群鸟停落在树上。这句是说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礼瑞命记》云:“黄帝时,凤蔽日而来,止帝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不去。”乐府古辞《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

  21. 巢:筑巢。鸳:鸳鸯。这句话是说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列异传》载:“宋康王欲夺韩凭妻,逼死韩凭,妻跳台自杀,分别埋之,两冢各生梓树,根交枝错,合为一体,有鸳鸯雌雄各栖其上,晨夕不去。” ↩︎

  22. 风亭:指风。唳鹤:鹤叫。这句是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陆机、陆云兄弟被成都王司马颍杀害,遇害前陆机叹道:“华亭鹤唳,有可复闻乎!”。 ↩︎

  23. 月峡:明月峡,巴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这里指月。见《华阳国志》、《益州记》。吟猿: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见《水经注·江水》。这里合二事而用之,是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

  24. 拳曲:即弯曲。拥肿:同”臃肿“,树木瘿节多而不平。《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拳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 ↩︎

  25. 盘坳:盘曲扭结的样子。反覆:指缠绕交错。 ↩︎

  26. 彪:小虎。以上两句形容树木曲肿盘绕之状 ↩︎

  27. 节:树的枝干交接处。这句是说树节树立多如山山相连。 ↩︎

  28. 文:花纹。蹙:皱。这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水面波纹。 ↩︎

  29. 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庄子·人间世》载,有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见到一棵被奉为神树的大栎树,连看也不看,因为他知道栎树木质极差,没有大用途。这里反用其意。 ↩︎

  30. 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眩目:眼光惑乱。
    [^31 ]: 雕镌:雕刻。就:成。
    [^32 ]: 剞劂:雕刻用的刀子
    [^33 ]: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鳞、甲,指树皮。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 ↩︎

  31. 纷披:散乱的样子 ↩︎

  32. 森稍:指枝叶繁盛茂密 ↩︎

  33. 槎枿: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斜砍为槎,砍而复生为枿。这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 ↩︎

  34. 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避雨于松树下,于是封其松为”五大夫“。后以”五大夫“为松树的别名。这里指松 ↩︎

  35. 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此句指树 ↩︎

  36. 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dù)穿 ↩︎

  37. 撼顿:摇撼倒地 ↩︎

  38. 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白木,指白皮松 ↩︎

  39. 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

  40. 北陆:泛指北方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

  41. 南陵:泛指南方地区。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以上四句统言东西南四方,有庙、社、关、冶,都是以木得名的 ↩︎

  42. 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

  43. 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长松,高松 ↩︎

  44. 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 ↩︎

  45. 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

  46. 若乃:至于。阻绝:阻断 ↩︎

  47. 飘零:漂泊,流落 ↩︎

  48.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世说》及《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

  49. 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入,放入。空心,树枯朽心空 ↩︎

  50. 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膏,树脂 ↩︎

  51. 横:横放。敧(qī):倾斜 ↩︎

  52. 顿:倒下 ↩︎

  53. 文:同“纹”,指树纹。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围,两臂合抱的长度。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

  54. 理:树的纹理。千寻:形容树木高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 ↩︎

  55. 瘿(yǐng)、瘤(liú):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C ↩︎

  56. 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代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窝。藏穿,指虫穴。抱穴,指鸟窝 ↩︎

  57. 木魅:树妖。《抱朴子·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睒(shǎn)睗(shì):目光闪烁的样子 ↩︎

  58. 山精:山妖。《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

  59. 风云:比喻社会局势。感:振奋 ↩︎

  60. 羁(jī)旅:寄居作客 ↩︎

  61. 采葛:完成使命。《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代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本文作者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

  62. 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告诉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死。见《史记·伯夷传》。这里指在北朝做官 ↩︎

  63. 沉沦、芜没:指沦落潦倒。穷巷、荆扉:指平民百姓的住处 ↩︎

  64. 摇落:喻衰老。《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65. 弥:更加。嗟(jiē):叹息 ↩︎

  66.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写的杂家著作,主要阐述道家思想,间糅阴阳、儒、法诸家思想。“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长年,指老年人 ↩︎

  67. 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

  68. 槎(chá):木筏。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

  69. 金谷:即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石崇《思归引序》称园内有”柏木几于万株“ ↩︎

  70. 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 ↩︎

  71. 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晋书》卷九十八有传。按,桓温为桓玄父,死于宁康元年(373年),早在桓玄篡晋之前,与殷仲文顾槐而叹并非同时,庾信在这里对举殷、桓的话不过是假设之词 ↩︎

  72. 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汉南:汉水之南 ↩︎

  73. 凄怆:凄惨悲伤。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 ↩︎

  74. 堪:忍受。《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又见《世说新语·言语》 ↩︎

posted @ 2024-04-05 19:31  Ananke_Sheqk  阅读(6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