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总结
这周因为数据结构小学期的原因,学习的时间比较少,主要做了以下内容;
简单了解了python,看完了JUL系列教程视频,Junit单元测试框架视频,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解释性语言,在Python中一切皆对象,
特点主要有:交互式、跨平台、拥有强大和丰富的库,
优点:
易于维护和学习
广泛的标准库【提供了大量的工具】
可扩展性
Python对于大多数据库都有相应的接口【Mysql、sqlites3、MongoDB、Redis等】
支持GUI编程【图形化界面】
语法简单,易于学习
缺点;
和C语言相比较Python的代码运行速度慢
代码无法加密
python的代码很简洁,但是并不意味着他简单,一开始我在写数据结构kmp算法的时候搜到了一个python写的算法,然后
由于c++没有数组的append函数,然后我就去试了试用python来写,写着写着我想,这个if语句else语句for语句
函数定义,连大括号都没有,这难道就不会产生歧义?然后搜了一下,问了问舍友,知道了原来缩进就已经代表了
语句的归属,没有分号结尾,他就必须换行,我想这个省略掉分号是为了更加节省内存吗?我觉得这个需要一个/n、
应该不行吧?
虽然这样子的做法让这个代码看起来更加的简洁好看了,但是,他出错了好像也不容易找出来看出来呀,这个应该也是
会带来一些坏处的吧?
我用python来写这个算法编程题最终也没有成功,那个时候赶时间,我对python毕竟还不太熟悉,遇到了一个数据超出界限的错误,
我没有去继续处理了,又回去写C++了,我怕会带来更多的错误印象作业的进程,

然后说一下JUL,JDK提供一个自带的日志框架,位于java.util.logging包下,我们可以使用此框架来实现日志的规范化打印

说是用来代替System.out.println的,用于只在debug的情况下打印某些日志,而在实际运行时不打印日志,
就是说在日志里面看打印信息,
日志分为7个级别,详细信息我们可以在Level类中查看:
- SEVERE(最高值)- 一般用于代表严重错误
- WARNING - 一般用于表示某些警告,但是不足以判断为错误
- INFO (默认级别) - 常规消息
- CONFIG
- FINE
- FINER
- FINEST(最低值)
其实吧,我并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必要,和重要性,
还有Junit,
我们可以点击类前面的测试按钮,或是单个方法前的测试按钮,如果点击类前面的测试按钮,会执行所有的测试用例。
运行测试后,我们发现控制台得到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为绿色表示测试通过。
只需要通过打上@Test注解,即可将一个方法标记为测试案例,我们可以直接运行此测试案例,但是我们编写的测试方法有以下要求:
- 方法必须是public的
- 不能是静态方法
- 返回值必须是void
- 必须是没有任何参数的方法
对于一个测试案例来说,我们肯定希望测试的结果是我们所期望的一个值,因此,如果测试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那么这个测试就应该没有成功通过!
其实在之前写项目的时候,我都没有去写测试,现在在之前数据库小学期的web项目里面,我尝试了去写一下test之后,
每当我测试玩一个刚刚写出的类并且通过之后,我心里就安定了很多,我就能够确保之前我写的代码都是没有问题的,
至少大概率没有问题,可以运行,这种安定的感觉确实有所不同,就不用担心写到快结束的时候一运行,发现一开始的代码就错了很多
,这样子的尴尬局面,这或许就是陈奕迅说的稳稳的幸福吧,
![]()
下周的话,我想了解一下关于大数据的知识和学习路线,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