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来,未来已来:第 13 期
未来将来,未来已来:第 13 期
作者:猫
日期: 2020 年 10 月 27 日
这里是一些值得记录和分享的一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事)或“未来”已经到来的事(非常有“未来感”的事)。
生活
1.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路
无人驾驶确实是未来一个方向,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上线,我认为它在市场上出现的太早了,并不安全,之前也爆出过出现很多问题,但是为了占有市场,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可是乘客的安全怎么办?驾驶座没有人,靠网络远程控制,搞笑呢?时速60公里的车,也就是秒速16米,再加上网络延迟,我在车上马上撞到人了,然后等控制员看到危险,再反应个1~2秒,车子开出去20米了……
这些危险因素并没有被解决,而是被刻意放缓,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发生,但是谁去做这个不幸中彩的人?你?
日期:2020-10-16
来源: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科技周刊 129 期》

10月9日,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子公司 Waymo 宣布,即日起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第一期在凤凰城地区投放3000辆。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正式向社会开放、并且车上没有任何工作人员的无人驾驶服务。
虽然车上没有司机,Waymo 的工作人员会通过摄像头,远程监视车辆状况。乘客也可以远程要求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Reddit 用户贴出了一段4分钟的乘坐视频,夜间在城市公路上行驶。整个行驶过程非常平稳,遇见红灯会自动停下,也会自动泊车,但总让人感到很不适合。正如网友所说,它的最大问题不是车辆本身,而是其他司机经过时,发现这辆车的驾驶位是空的,会吓死。下面就是这段视频的50秒片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自然
1.十年后能源紧张
日期:2020-11-06
来源: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科技周刊 132 期》
气候科学家预测,2030年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1.5 C。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用电量将增加12%,用水增加4%。如果气温上升2.0 C,用电量增加20%,用水增加6%。这意味着,十年后许多城市的用水用电,都会变得非常紧张。
科技
1.日本的氢能源计划
日期:2020-11-13
来源: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科技周刊 133 期》

日本是一个海岛,自身没有石油和煤炭资源,都依靠进口。为了保证能源供应和保护环境,日本政府正在研究一个氢能源计划,尝试使用氢气作为国家的常规能源。
具体安排是,明年在澳大利亚,使用当地的褐煤提取液态氢气,然后装船运往日本,再在日本燃烧发电。澳大利亚有丰富的褐煤储量,而褐煤的品位和含热量都较低,不值得长途运输,所以合适在产地直接处理。
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对全世界都有重大意义。氢是宇宙最丰富的元素,而氢气又非常清洁。这件事的最大难点在于液态氢气的运输和储存,温度必须保持在零下253摄氏度。
2.超级高铁
只是突发奇想,所以记录一下:把空气作为推力怎么样?
日期:2020-11-13
来源: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科技周刊 133 期》
上周日,英国维珍公司在美国内华达沙漠,完成了该公司的超级高铁 Hyperloop 的第一次载人试验。这种高铁是在直径3.3米的真空管道里面运行,没有空气阻力,采用磁悬浮动力,设计时速高达1000公里/小时。但是,由于试验轨道只有500米,所以试验速度只有171公里/小时。
本次试验只有两名乘客,维珍公司的目标是2030年商业运行。但是,这个目标不太现实。它的造价大大高于普通高铁,巨额资金和所需土地现在还没有落实。由于超级高铁的转弯很困难,最好是直线行驶,所以线路设计受限大。另外,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这么长距离的管道如何保持真空。最后,就算能够造出来,票价恐怕非常昂贵,会有多少乘客都是疑问。


3.国际空间站20周年
日期:2020-11-13
来源: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科技周刊 133 期》
刚刚过去的11月2日,是国际空间站启用20周年纪念日。

有的科学家认为,不值得花这么多钱建造国际空间站,它的科学价值很有限,更多的是新闻价值。空间站的大部分实验其实都不需要宇航员参与,如果使用无人航天器将实验设备送入轨道,成本会低得多。
但是,更多的科学家认为,国际空间站的真正意义,大概在于积累经验:如何在太空组装巨大结构,如何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这些经验将对人类前往其他星球有巨大价值。
另外,科学家现在还知道了,长时间的零重力环境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宇航员会出现肌肉衰退、骨密度降低、视力和味觉障碍等。科学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生活4到5个月后,回到地球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骨密度。

国际空间站的顶部是一个观察舱(cupola),直径约2米,高1.5米,设有6个边窗和1个天窗,能提供360度的视野,使宇航员能够观察机械臂的操作和外部情况。
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Tim Peake)说,当他在那里第一次看到地球时,就意识到地球是多么脆弱。"你可以看到地球的大气层,只有16公里厚。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都赖以这薄薄一层的气体。你会突然意识到,我们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有极其巨大的影响。"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