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似
位似图形指的是两个相似并且对应边平行的图形,它们对应点连线交于一点,称为位似中心
位似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
两个图形相似
-
两图形对应点连线交于一点
-
两图形对应边平行
满足 \(3\) 则可判定为位似,当然圆之间的都是位似的。需要注意的是 \(1+2\) 并不能判定位似,只能在交于一点 \(O\) 后,满足 \(\frac{OX}{OX'}=\frac{OY}{OY'}=...\) 来判定(本质也是平行)
位似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的是:两个相切的圆关于它们的切点位似(也经常用来证明圆相切)(所以说,过切点作直线交两圆于 \(X,Y\) ,那么过 \(X,Y\) 的切线平行)
关于圆的位似中心还有一些结论:
-
两圆的内外位似中心与它们的两圆心构成了调和点列。
-
三圆两两的外位似中心共线。也可以将其中两个改为内位似中心。
-
关于外位似中心既有位似关系,也有反演关系(详见反演)
以及三角形构型中还有很多的位似,比如九点圆就是外接圆位似的结果,以及内切圆与旁切圆的位似,和切点三角形和旁心三角形的位似,等等,可以在具体的模块看到。
例1

如图,\(\triangle ABC\) 满足 \(AB=AC\) , \(D\) 是 \(AB\) 上一点, \(DE // BC\) ,且点 \(E\) 满足 \(\angle BAE=\angle BAC\) ,过 \(A\) 作与 \(OB\) 垂直的直线交 \(DC\) 于 \(F\) ,求证:\(EBF\) 共线
一定要注意图形的生成顺序,直线 \(AF\) 与点 \(D\) 是不相关的
想法是,已有 \(DE//BC\) ,要证它们连线交于一点,可以借助位似,我们构造 \(CG//AB\) 交 \(AF\) 于 \(G\)
可以看到 \(\angle BAF=\angle ABC\) ,从而 \(ABCG\) 是等腰梯形,四点共圆
则 \(\angle BGF=\pi-\angle AGB=\pi-\angle ACB=\angle EAF\) (最后一个等号由导角得到)
从而 \(BG//AE\) ,知 \(\triangle ADE,\triangle GCB\) 位似, \(F\) 为位似中心
例2

如图,直线 \(EF\) 与 平行四边形 \(ABCD\) 四边交于 \(E,P,K,F\) , \(M,N\) 在 \(AP,AK\) 上,满足 \(\angle ABM=\angle ADN\) ,直线 \(EM,FN\) 交于 \(X\) ,证明: \(\angle BAC=\angle DAX\)
我们延长 \(BM\) 交 \(AD\) 于 \(V\) ,延长 \(DN\) 交 \(AB\) 于 \(U\) ,于是 \(BDUV\) 共圆,再延长 \(EM,FN\) 与过 \(A\) 作 \(EF\) 的平行线交于 \(S,T\) ,然后
\(\frac{SM}{EM}=\frac{AM}{PM}=\frac{VM}{BM}\) ,所以 \(SV//AB,TU//AD\)
延长 \(TU,SV\) 交于 \(Q\) ,然后 \(\triangle QST,\triangle AEF\) 位似。额外地,平行四边形 \(AUQV\) 与 \(ABCD\) 也位似,所以 \(\angle DAQ=\angle BAC\)
我们看到 \(X=ES\cap FT\) 是 \(\triangle QST,\triangle AEF\) 的位似中心,所以 \(AXQ\) 共线,完成了证明。
例3

作 \(\triangle 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 \(AD,BE,CF\) ,设 \(X\) 是 \(\odot(ABD),\odot(ACD)\) 的外位似中心,同理定义 \(Y,Z\) ,证明: \(XYZ\) 共线
关键是发现 \(X\) 在 \(BC\) 上
设 \(XD\) 交两圆于 \(B',C'\) ,则有位似对应 \(B'\sim D,D\sim C'\) ,则弧 $B'D\sim $ 弧 \(DC'\) ,有 \(\angle B'AD=\angle C'AD\)
显然,过 \(D\) 的两圆割线满足这一条件的仅 \(BDC\) 一条,从而 \(B'=B,C'=C\) ,从而 \(X\) 在 \(BC\) 上
有 \(\frac{XB}{XC}=\frac{XB}{XD}\cdot \frac{XD}{XC}=(\frac{AB}{AC})^2\) ,从而 \(\prod\limits_{cyc}\frac {XB}{XC}=1\) ,由梅涅劳斯定理知 \(X,Y,Z\) 共线
例4

如图,平行线 \(l_1,l_2\) 与 \(\triangle ABC\) 三边分别交于 \(X_i,Y_i,Z_i(i=1,2)\) ,过 \(X_i\) 作 \(BC\) 垂线,过 \(Y_i\) 作 \(AC\) 垂线,过 \(Z_i\) 作 \(AB\) 垂线,分别构成三角形 \(\triangle_1,\triangle_2\) ,证明: \(\triangle_1,\triangle_2\) 的外接圆相切
如果你看到垂直条件下意识发现 \(l_1,l_2\) 的本质是西姆松线,这道题就好做了
显然 \(\triangle AY_1Z_1,\triangle AY_2Z_2\) 位似,并且 \(AY_1Z_1D,AY_2Z_2G\) 共圆,其中 \(D,G\) 关于 \(\triangle AY_1Z_1,\triangle AY_2Z_2\) 的西姆松线 \(l_1,l_2\) 平行 ,从而它们也是位似对应点
导致 \(Y_1D//Y_2G\) 即 \(DF//GI\) ,从而 \(\triangle DEF,\triangle GHI\) 位似,它们的外接圆相切
例5

如图, \(D\) 是弧中点, \(E\) 是中点, \(c\) 以 \(D\) 为圆心以 \(DE\) 为半径。过 \(A\) 作 \(c\) 两条切线交 \(BC\) 于 \(K,L\) ,圆 \(c_1\) 与 \(AL,BL\) 相切并与 \((ABC)\) 切于点 \(M\) ,圆 \(c_2\) 与 \(AK,CK\) 相切并与 \((ABC)\) 切于点 \(N\) , \(P=ML\cap NK\) ,求证: \(\angle BAP=\angle CAE\)
这个问题利用了三圆两两位似中心(三外或一外二内)共线的性质,作 \(AKL\) 内切圆 \(c_0\) ,我们看到 \(M\) 是 \(c_1\) 与 \((ABC)\) 的外位似中心, \(L\) 是 \(c_0\) 与 \(c_1\) 的外位似中心(公切线交点),所以 \(c_0\) 与 \((ABC)\) 的外位似中心在 \(ML\) 上
同理这个位似中心还在 \(KN\) 上,所以就是点 \(P\) 。我们要证 \(AP\) 是共轭中线,所以作过 \(B,C\) 的切线,发现这是 \(c\) 与 \((ABC)\) 的公切线。
事实上,我们过 \(C\) 作 \(c\) 切线 \(CQ\) ,我们看到 \(\angle BCD=\frac 12A\) ,然后 \(CD\) 平分 \(\angle BCQ\) (因为 \(BC\) 也是切线),所以 \(\angle BCQ=A\) ,说明 \(CQ\) 也是 \((ABC)\) 切线
现在 \(Q\) 是 \(c\) 与 \((ABC)\) 外位似中心, \(P\) 是 \(c_0\) 与 \((ABC)\) 外位似中心, \(A\) 是 \(c\) 与 \(c_0\) 外位似中心(注意切线 \(AK,AL\) ),他们共线,这就完成了证明。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