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本教程】大学专科的Python基础开发课?p=3

“Python基础开发”课程_课堂笔记(HTML版_003)

Class notes of "Python basic development",this webPage is third page.

本页面没有“代码demo索引”。


1.4 运算符和表达式

在程序中,经常出现大小比较、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因此,需要掌握运算规则。

运算符是数据的数学运算,就是加减乘除、%(取余)、//(取模)、**(求幂——“幂”是“乘方”、“指数”的意思)。

关系运算是数据大小比较,用于判断两个数据是否相等的,常用的有六个——>、>=、<、<=、==(值相等)、!=(不等于),还有一些不常用的,现在不需要知道。

举个例子,在IDLE的shell模式执行下面的代码:

>>> 20200421>19970607
True
>>>
>>> 1587528000<20200421
False
>>>

这个“True”和“False”,被称为“逻辑值”,比如说:

>>> a=1;b=2;c=2;d=3
>>> a+b>c+d
False
>>> a<=b+c
True
>>> a=b
>>>

这个“逻辑运算符”,也可以对字符进行比较,至于原理,自己去了解“Unicode”,这不是这门课程的内容,不做介绍,它的官方网站是https://home.unicode.org

 

然后,就是“逻辑运算与逻辑表达式”

逻辑运算是是指对逻辑值的运算,“逻辑值”有三个:

  • 与——and,是“二元运算符”;
  • 或——or,优先级较低,是“二元运算符”;
  • 非——not,优先级较高,属于“一元运算符”。

主要对“True”和“False”进行运算,顺序not→and→or,比如说a and b or not c,计算机在运行时,先运算“not c”,再运算“a and b”最后运算“or”。

“逻辑运算”一般是与“关系运算”组合使用,形成“逻辑运算表达式”。

“关系运算”优先于“逻辑运算”,比如说“a+b>c and a+c>b”,只有在当and两侧的等式同时成立时,结果才为“True”,可以用英文小括号修改优先级关系;

not a or b>c,表示“or”两侧,成立一个,结果就是“True”。


第3堂课,内容为初步了解运算符和表达式,由于在开头,是继续上节课讲“浮点数%f”和“字符串%s”的内容,而出于思路完整性考虑,被合并到上一“p”(webPage)了,所以,这一“p”看起来就有些短了。

本页面(?p=3)的实际上课时间为2020年4月21日第3小节课。

这里强调一下,我写博客是为了:

  • 备份课堂笔记,顺便复习HTML;
  • 给自己和同学们在期末考前复习;
  • 给Python这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初学者提供思路,顺便可以交流讨论;
  • 给未来的我自己(以及这些页面的浏览者),在有需要的时候,直接复制代码。

综上所述,在后面的内容中,部分程序的中间过程,还有个别没有完整代码的例题、课后作业(总之就是一些被我理解为“支线剧情”的内容),我都直接跳过了。

 

posted on 2020-05-14 08:25  机器人DX3906  阅读(158)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