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交互
复习“免疫调节”
/*注释:
为了给学习备考“无人机植保技术”证书提供思路,另外由于地球人在2020年1月12日新命名了一个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物种(2019-nCoV),我把我2015年的那本《高中生物必修3》找出来,希望了解一下它和“智人种(亚种:晚期智人亚种)”,这两个生物物种之间的交互。
*/
一、 人体八大系统概述
1. 文本材料
作为个体的人类,由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构成,并且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整个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以保证生物体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
人体(“真核生物域→动物界”下属生物物种个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自下而上的结构为:细胞(由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2. 术语解释
(1) 病原体(pathogens)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2)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部的场所。
(3)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4) 淋巴细胞:位于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的一类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淋巴结遍布全身各处,重感冒即可引起淋巴结肿大(也是重要疾病的显示),病愈即消。
(5) 抗原(antigen,缩写Ag):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大分子异物,具有识别意义的“抗原决定簇”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6)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者是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7) 抗体(antibody,抗毒素、凝集素):本质是专门对付某种抗原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部分“外分泌液”(比如,泪液、唾液、乳汁)。
(8) 淋巴因子(lymphokines):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不同的淋巴因子能表现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
(9) 溶菌酶:能够溶解、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二、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系统 |
免疫器官 |
||
|
免疫细胞 |
吞噬细胞 |
||
|
淋巴细胞 |
T细胞 |
||
|
B细胞 |
|||
|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
|||
/*文字描述:“免疫系统”旗下,主要有“~器官”、“~细胞”、“~物质”三大类(“~器官”生成、保存“~细胞”,“~细胞”分泌“~物质”),“~细胞”旗下,主要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三、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 第一道防线
皮肤(skin):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黏膜(mucosa):生物体(口腔、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中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其结缔组织部分被称为固有层,其上皮组织部分被称为上皮,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人类保护自己的方式首先是防御,通过皮肤和粘膜使人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当有害物质将要侵入人体时,皮肤和黏膜将外界致病因素阻挡在体外。
2.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比如说“溶菌酶”)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出生自带,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3. 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特异性免疫)
四、 体液免疫
1. 第一阶段:感应阶段
当有“病原体”进入人体“内环境”后(比如说通过肺泡进入血液,或者是通过伤口穿过皮肤):
第一步,大部分“病原体”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第二步,吞噬细胞经过摄取和处理,会提取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第三步,如果是首次入侵的病原体,吞噬细胞会将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发送给T细胞,进入下一个阶段;
2. 第二阶段:反应阶段
第四步,T细胞在收到抗原决定簇后,会产生“淋巴因子”,发送给B细胞;
第五步,B细胞在收到淋巴因子后,再与病原体进行对比后,开始增殖和分化(浆细胞 or 记忆细胞);
第六步,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3. 第三阶段:效应阶段
第七步,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阻止对人体细胞的粘附,并形成沉淀,便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第八步,“二次免疫”——小部分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段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到这种抗原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二次免疫”的反应速度更快,产生的抗体更多,免疫效果更强)
五、 细胞免疫
第九步,如果病原体是病毒的话,会进入细胞——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宿主细胞”,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对人体而言,相当于是异物了,称为“靶细胞”;
第十步,T细胞在收到抗原决定簇后,(如果吞噬细胞强调了病原体属于病毒的话)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
第11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将病原体暴露在含有各种抗体的体液中。
拿地球人自己的“历史”(内讧记录)举两个例子:
一是防御“成功”的例子——“晚期智人亚种”(物种名)的“大和族”(种群名)入侵“汉族”(种群名)的领地,最终失败,但是“汉族”(种群名)也有很大的伤亡和损失;
另一个是防御“失败”的例子——“晚期智人亚种”(物种名)的“殖民统治”(历史概念,欧洲人入侵美洲和非洲,在美洲和非洲的视角来看,就是防御失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