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02

一、redirect和forward

  重定向redirect:

    HttpServletResponse类中通过方法

    void sendRedirect(java.lang.String location) 可实现页面的跳转。

    response.sendRedirect (“xxx.jsp”);

    注意:该方法跳转后的页面,不能获得之前页面用户提交的数据。

  转发forward:

    RequestDispatcher对象可以把用户对当前的JSP页面或 servlet的请求 转发给另一个JSP页面或servlet,并且将请求对象 和相应对象传递给目标 页面。

    第一步:得到RequestDispatcher对象:

      RequestDispatcher rd =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xxx.jsp”);

    第二步:转发:rd.farward( request, response);

    合并: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xxx.jsp”).forward(request,response);

  区别

    对于重定向redirect,服务器端在响应第一次请求的时候,让浏览器再向另外一个URL发出请求,从而达到转发的目的。它本质上是两次HTTP请求,对应两个request对象。

    对于转发forward,客户端浏览器只发出一次请求,Servlet把请求 转发给Servlet、HTML、JSP或其它信息资源,由第2个信息资源响应该请求, 两个信息资源共享同一个request对象。

 

二、charAt()、indexOf()、mid()

  charAt()

  

 

 

   indexOf()

  

 

 

   mid()函数用于从返回结果中提取字符

  SELECT MID(City,1,3) AS ShortCity FROM Customers;

  表示从返回的City中提取前面三个字符 比如第一列是beijing 那么第一列返回的是bei

 

三、servlet生命周期(转)

 

1.加载和实例化

  Servlet容器负责加载和实例化Servlet。当Servlet容器启动时,或者在容器检测到需要这个Servlet来响应第一个请求时,创建Servlet实例。当Servlet容器启动后,它必须要知道所需的Servlet类在什么位置,Servlet容器可以从本地文件系统、远程文件系统或者其他的网络服务中通过类加载器加载Servlet类,成功加载后,容器创建Servlet的实例。因为容器是通过Java的反射API来创建Servlet实例,调用的是Servlet的默认构造方法(即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所以我们在编写Servlet类的时候,不应该提供带参数的构造方法。

 

2.初始化

  在Servlet实例化之后,容器将调用Servlet的init()方法初始化这个对象。初始化的目的是为了让Servlet对象在处理客户端请求前完成一些初始化的工作,如建立数据库的连接,获取配置信息等。对于每一个Servlet实例,init()方法只被调用一次。在初始化期间,Servlet实例可以使用容器为它准备的ServletConfig对象从Web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在web.xml中配置)中获取初始化的参数信息。在初始化期间,如果发生错误,Servlet实例可以抛出ServletException异常或者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来通知容器。ServletException异常用于指明一般的初始化失败,例如没有找到初始化参数;而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用于通知容器该Servlet实例不可用。例如,数据库服务器没有启动,数据库连接无法建立,Servlet就可以抛出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向容器指出它暂时或永久不可用。

 

I.如何配置Servlet的初始化参数?

   在web.xml中该Servlet的定义标记中,比如:

    <servlet>
         <servlet-name>Time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com.allanlxf.servlet.basic.TimeServlet</servlet-class>
        <init-param>
            <param-name>user</param-name>
            <param-value>username</param-value>
       </init-param>
       <init-param>
           <param-name>blog</param-name>
           <param-value>http://。。。</param-value>
       </init-param>
    </servlet>

配置了两个初始化参数user和blog它们的值分别为usernamehttp://。。。, 这样以后要修改用户名和博客的地址不需要修改Servlet代码,只需修改配置文件即可。

II.如何读取Servlet的初始化参数?

       ServletConfig中定义了如下的方法用来读取初始化参数的信息:

       public String getInitParameter(String name)

          参数:初始化参数的名称。
          返回:初始化参数的值,如果没有配置,返回null。

III.init(ServletConfig)方法执行次数

       在Servlet的生命周期中,该方法执行一次。

IV.init(ServletConfig)方法与线程

     该方法执行在单线程的环境下,因此开发者不用考虑线程安全的问题。

V.init(ServletConfig)方法与异常

   该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抛出ServletException来通知Web服务器Servlet实例初始化失败。一旦ServletException抛出,Web服务器不会将客户端请求交给该Servlet实例来处理,而是报告初始化失败异常信息给客户端,该Servlet实例将被从内存中销毁。如果在来新的请求,Web服务器会创建新的Servlet实例,并执行新实例的初始化操作

 

3.请求处理

  Servlet容器调用Servlet的service()方法对请求进行处理。要注意的是,在service()方法调用之前,init()方法必须成功执行。在service()方法中,Servlet实例通过ServletRequest对象得到客户端的相关信息和请求信息,在对请求进行处理后,调用ServletResponse对象的方法设置响应信息。在service()方法执行期间,如果发生错误,Servlet实例可以抛出ServletException异常或者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如果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指示了该实例永久不可用,Servlet容器将调用实例的destroy()方法,释放该实例。此后对该实例的任何请求,都将收到容器发送的HTTP 404(请求的资源不可用)响应。如果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指示了该实例暂时不可用,那么在暂时不可用的时间段内,对该实例的任何请求,都将收到容器发送的HTTP 503(服务器暂时忙,不能处理请求)响应。

  

I. service()方法的职责

     service()方法为Servlet的核心方法,客户端的业务逻辑应该在该方法内执行,典型的服务方法的开发流程为:

    解析客户端请求-〉执行业务逻辑-〉输出响应页面到客户端

II.service()方法与线程

     为了提高效率,Servlet规范要求一个Servlet实例必须能够同时服务于多个客户端请求,即service()方法运行在多线程的环境下,Servlet开发者必须保证该方法的线程安全性。

III.service()方法与异常

     service()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抛出ServletException和IOException。其中ServletException可以在处理客户端请求的过程中抛出,比如请求的资源不可用、数据库不可用等。一旦该异常抛出,容器必须回收请求对象,并报告客户端该异常信息。IOException表示输入输出的错误,编程者不必关心该异常,直接由容器报告给客户端即可。

编程注意事项说明:

1) 当Server Thread线程执行Servlet实例的init()方法时,所有的Client Service Thread线程都不能执行该实例的service()方法,更没有线程能够执行该实例的destroy()方法,因此Servlet的init()方法是工作在单线程的环境下,开发者不必考虑任何线程安全的问题。

2) 当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多个请求时,服务器会在单独的Client Service Thread线程中执行Servlet实例的service()方法服务于每个客户端。此时会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同一个Servlet实例的service()方法,因此必须考虑线程安全的问题。

3) 请大家注意,虽然service()方法运行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并不一定要同步该方法。而是要看这个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访问的资源类型及对资源的访问方式。分析如下:

     i. 如果service()方法没有访问Servlet的成员变量也没有访问全局的资源比如静态变量、文件、数据库连接等,而是只使用了当前线程自己的资源,比如非指向全局资源的临时变量、request和response对象等。该方法本身就是线程安全的,不必进行任何的同步控制。

      ii. 如果service()方法访问了Servlet的成员变量,但是对该变量的操作是只读操作,该方法本身就是线程安全的,不必进行任何的同步控制。

      iii. 如果service()方法访问了Servlet的成员变量,并且对该变量的操作既有读又有写,通常需要加上同步控制语句。

      iv. 如果service()方法访问了全局的静态变量,如果同一时刻系统中也可能有其它线程访问该静态变量,如果既有读也有写的操作,通常需要加上同步控制语句。

      v. 如果service()方法访问了全局的资源,比如文件、数据库连接等,通常需要加上同步控制语句。

 

4.服务终止

  当容器检测到一个Servlet实例应该从服务中被移除的时候,容器就会调用实例的destroy()方法,以便让该实例可以释放它所使用的资源,保存数据到持久存储设备中。当需要释放内存或者容器关闭时,容器就会调用Servlet实例的destroy()方法。在destroy()方法调用之后,容器会释放这个Servlet实例,该实例随后会被Java的垃圾收集器所回收。如果再次需要这个Servlet处理请求,Servlet容器会创建一个新的Servlet实例。在整个Servlet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创建Servlet实例、调用实例的init()和destroy()方法都只进行一次,当初始化完成后,Servlet容器会将该实例保存在内存中,通过调用它的service()方法,为接收到的请求服务。

 

四、JSP和servlet及相关类的关系图

 

 

 

五、将web应用部署到Tomcat的三种方式

  1)基本部署:

  Tomcat安装目录下有一个webapps目录,该目录存放所有的WEB应用程序,Tomcat会自动管理该目录下的所有WEB应用。因此,最简单的部署方式就是将要部署的WEB应用直接拷贝到Tomcat安装目录下的webapps目录中。

     这种方式通常是用于开发过程中。在真正的项目实施中可能会受到限制:当使用租借的(或他人的)WEB服务器时,该服务器所在的盘符如果存在权限控制,则不能够将WEB应用程序拷贝到该盘符中,此时就不能使用这种方式部署项目,只能使用下列方式。

  2)修改配置文件:

  Tomcat安装目录下的conf目录用于存放Tomcat的配置文件,该目录下的server.xml文件用于配置服务器的有关信息。在该文件最后的<Host />元素中通过子元素<Context />配置WEB应用的物理路径和虚拟路径。该元素最简单的配置如下:

<Context docBase="C:\MyDemo" path="/test"/>

 

 

docBase:指定WEB应用所在的路径;

path:指定访问该应用的路径,即如果按照上面的配置,则访问该WEB应用的路径应该是:http://localhost:8080/test/资源名称。

注意:Context标签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的C

该元素应该位于<Host />元素中的最后位置,即</Host>的上面一行:

<Host name="localhost"  appBase="webapps"

    unpackWARs="true" autoDeploy="true"

    xmlValidation="false" xmlNamespaceAware="false">

    <Context docBase="C:\MyDemo" path="/test"/>

</Host>

 

 

 

 

 

 

  3)扩展部署:

这种方式是在上一种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避免修改Tomcat的配置文件。进入下列路径“Tomcat安装目录/conf/Catalina/localhost”,默认情况下,localhost目录中只有host-manager.xml和manager.xml两个文件,可以自己定义一个XML文件配置要部署的项目,文件名为虚拟路径,上述路径则为:test.xml,如果有多层路径,则用#间隔,如路径为http://localhost:8080/a/b/c,则文件名为a#b#c.xml。在该文件中直接通过<Context />元素的docBase属性配置WEB应用的物理路径即可:

<Context docBase="C:\MyDemo"/>

 

 

使用这种方式不需要重启服务器,并且也没有修改Tomcat的文件,只是对其进行扩展。在实际的部署中推荐使用这种方式。

 

六、禁止浏览器缓存的几种方法:

1、Cache-Control/Pragma这个HTTP Head字段用于指定所有缓存机制在整个请求/响应链中必须服从的指令,如果知道该页面是否为缓存,不仅可以控制浏览器,还可以控制和HTTP协议相关的缓存或代理服务器。
Cache-Control请求字段被各个浏览器支持得较好,而且它的优先级也比较高,它和其他一些请求字段(如Expires)同时出现时,Cache-Control会覆盖其他字段。Pragma字段的作用和Cache-Control有点类似,它也是在HTTP头中包含一个特殊的指令,使相关的服务器来遵守,最常用的就是Pragma:no-cache,它和Cache-Control:no-cache的作用是一样的。

2、Expires
Expires通常的使用格式是Expires:Sat,25Feb201212:22:17GMT,后面跟着一个日期和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值后,缓存的内容将失效,也就是浏览器在发出请求之前检查这个页面的这个字段,看该页面是否已经过期了,过期了就重新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3、Last-Modified/EtagLast-Modified字段一般用于表示一个服务器上的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资源可以是静态(静态内容自动加上Last-Modified字段)或者动态的内容(如Servlet提供了一个getLastModified方法用于检查某个动态内容是否已经更新),通过这个最后修改时间可以判断当前请求的资源是否是最新的。一般服务端在响应头中返回一个Last-Modified字段,告诉浏览器这个页面的最后修改时间,如Last-Modified:Sat,25Feb201212:55:04GMT,浏览器再次请求时在请求头中增加一个If-Modified-Since:Sat,25Feb 201212:55:04GMT字段,询问当前缓存的页面是否是最新的,如果是最新的就返回304状态码,告诉浏览器是最新的,服务器也不会传输新的数据。

4、与Last-Modified字段有类似功能的还有一个Etag字段,这个字段的作用是让服务端给每个页面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然后通过这个编号来区分当前这个页面是否是最新的。这种方式比使用Last-Modified更加灵活,但是在后端的Web服务器有多台时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个Web服务器都要记住网站的所有资源,否则浏览器返回这个编号就没有意义了。

 

七、servlet的三大作用域:

  1、request

    request是一个请求,只要发送一个请求就会创建一个request对象,这个对象只在本次请求中有效。

    一般用于不同页面之间的同一请求,比如表单的传值,a链接的传值跳转等。

request对象常用的方法有:request.setAttribute(), request.getAttribute(), request.removeAttribute(), request.getParameter()等。

  2、session

    session是一次会话,服务器会为每一个会话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session中的数据可以被本次会话中的所有servlet访问,会话是从浏览器打开开始,到关闭浏览器结束。

    session常用于登录验证,登录成功后浏览器会为其分配一个session键值对,之后的访问权限判断键值对就可以了。

    session对象常用的方法有session.setAttribute(); session.getAttribute(); session.removeAttribute();

    session对象的创建,在servlet中使用HttpSession session = request.getSession();l的方式来创建;因为session是JSP的内置对象,所以在jsp页面中可以通过<%session.setAttribute(“name”,”name”)%>的方式使用session

    session对象的销毁。可以通过设置他的有效时间从而达到销毁的目的,session.setMaxInactiveInterval(10);还可以直接注销掉session.invalidate();  

    用户第一次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会自动给其分配一个sessionID,用户将该sessionID存放到本地,下次使用的时候就不会再次创建了。

  3、application

    application是应用程序作用域,是从程序开始运行到运行停止。

    保存在application作用域中的值,只要程序没有停止运行,都可以获取。

    此作用域一般不使用。

  注意:如果能使用request作用域就使用request作用域,如果request作用域用不了,则使用session作用域。会话级别的数据要是用session作用域,比如说登录信息,银行账号,如果数据是系统级别的,那么使用application作用域。

 

posted @ 2020-09-04 11:19  Rhettttt  阅读(15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