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传参总结
因为用的不多但是又偶尔要用又没去认真学一遍全部,所以老是在应用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还是总结一下写法。
这里暂时只写使用axios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axios中POST的默认请求体类型为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JSON规范流行),这也是最常见的请求体类型,也就是说使用的是序列化后的json格式字符串来传递参数。
如:{ "name" : "mike", "sex" : "male" };
同时,后台必须要以支持@RequestBody的形式接收参数,否则会出现前台传参正确,后台接收不到的情况。
此时,可以使用@RequestBody Map<String,Object>mp 作参数,通过mp.get()来处理每一个实际参数。
get:
axios .get("url", { params: { xxx: yyy } }) .then(res => { return res.data; }) .catch((er) => { console.log(er); });
post:
axios .post("url", { xxx: yyy }) .then((res) => { return res.data; }) .catch((er) => { console.log(er); });
通用模板:
var ans=axios({ method: 'get/post', url: "url", params/data: { xxx: yyy } }).then((res) => { return res.data; }).catch((er) => { console.log(er); });
通用模板中:get——params,post——data,搭配使用。
【Over】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