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安装与配置

Redis相信在IT混的人都有一定的了解,当然做测试的人来说不需要太精,了解即可,今天为安装配置做下笔记

Redis的安装

1、在Redis官网下载Redis的稳定版本

2、上传到Linux中使用tar xvf 命令进行解压

3、安装依赖gcc,使用命令:yum install -y gcc

 

 4、进入Redis目录中使用命令:make MALLOC=libc 进行编译

 

 5、使用命令:make install 进行安装

 

 6、可以使用which redis 命令查看Redis默认安装位置,/usr/local/bin

 

 

 

 到此,Redis就已经安装完成了

 

下面是对Redis的一些配置

 

1、在Redis目录中新建一个conf文件夹来存放配置文件

2、将redis.conf复制到conf文件夹中并改名为6379.conf(为啥改成6379呢?因为redis的默认端口就是6379,如果后期有多个redis的话便于区分)

3、进入6379.conf中搜索到daemonize 将其的值改为yes

 

 将这里的值改为yes后就意味着可以Redis可以作为守护进程,意思就是可以后台运行了

4、找到bind 127.0.0.1 并将其注释掉

 

 这里的意思是默认情况下只允许本机访问redis,所以我们需要将其注释,那么任何一个ip就可以访问了

5、找到protected-mode并将其值改为no

 意思是将保护模式关掉,这个保护模式的意思是:如果为是,则代表不能让远程访问,是和上面滴4步配套使用的 

6、redis有两种持久化机制

rdb: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优点:性能最大化 、如果数据集很大,RDB的启动效率会更高
缺点:数据安全性差
aof: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删除操作,查询操作不会记录
优点:数据安全性高
缺点:对于相同数量的数据集而言,AOF文件通常要大于RDB文件。恢复数据慢
 
所以一般我们会使用aof,因为此种会比较安全一点,如果我们选用的是aof,那么我们就会将rdb方式给注释掉

1)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注释掉

 

 

2) 将appendonly 的值改为yes

 

 3)数据存储方式,一种是总是在存储,一种是每秒存储一次,还有一种是不存储,一般我们会使用前两种,至于使用哪一种看具体数据需求

 

 

上面就配置完成了,保存退出

 

启动redis

1、在conf文件夹下执行redis-server ./6379.conf

2、执行redis-cli 登录到redis执行操作

 

 在此模式下面我们可以针对redis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增删改查之类的

退出redis使用命令 redis-cli shutdown(需要注意的是此命令需要在退出redis的登录状态使用)

 

Redis的主从配置

首先了解下redis的主从配置有啥用?

一般情况下,一个主节点下我们可以设置N多个丛节点,主节点主要是处理IO操作,丛节点会对主节点的数据进行备份,并且提供读操作

创建一个从节点(在同一台机器)

1、复制主节点的conf文件(这样就有了两个redis了)

2、进入conf文件中修改端口号

 

 

3、修改appendfilename 的值

 

 

4、在从节点配置  slaveof ip 6379

5、重启从节点

 注意:  redis中的主节点配置密码之后从节点也要对应配置主节点的密码,从节点才能同步到主节点的数据,不然无法同步

 

redis配置主节点的密码

在主节点的conf文件中找到 requirepass,并设置密码,并将其注释给删掉

 

 如果需要从节点同步到主节点的数据,那就需要在从节点配置相应的密码

进入从节点的conf文件中,找到masterauth 并将其的值设置为主节点的密码

posted @ 2021-03-25 12:35  大渝  阅读(134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