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喜欢逛,你们知道吗?淘宝怎么让女人们逛的更爽
一、不能忽略的现实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目前逛淘宝遭遇几点现实:
1、淘宝上的卖家和宝贝太多了
2、使用搜索或类目找到合眼缘的宝贝几率太TMD低(除了目的性特别强的且偏重标准化的购物需求)
3、通过别的渠道,比如朋友推荐或者导购网站上发现的美好的店铺和宝贝,自己去搜也许根本找不到
海量商品商家+口味日益提升的用户+远远无法智能化的搜索——你即使告诉它很精确的需求:黑色修身全棉毛衣,它搜出来的有可能是你看都不想看的大路货
我不知道男人使用淘宝搜索的感受如何,找数码电子等标类商品的感觉如何,作为女人而言,我感受到的是:
1、女人们逛的需求更加强烈(即非特定目的的闲逛,不管是实体店还是淘宝店)
2、衣服/包包/家具/萌物类非标类的商品逛的需求更加强烈
另外男人永远无法理解女人为什么喜欢逛街,我告诉你们——逛:享受的是不期而遇的惊喜。
女人的很多很多冲动消费都来自惊喜的刺激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而言,两个方面都同等重要:1、找的准;2、逛的爽
二、目前我是如何解决爱逛的需求?
很久很久以前,我喜欢通过搜索逛
后来我关注各种活动,因为活动中没准有惊喜
期间,我会依赖于通过导购网站逛淘宝,比如蘑菇街,逛,我爱搜罗网等
再后来,当我的喜欢风格日趋稳定的时候,我拥有了自己喜爱的店铺后,逛淘宝的路径又变了。拿我使用手机淘宝为例,
我每天打开首页点击我的淘宝,然后进入我的店铺收藏,然后回匪夷所思的从头到尾一家一家的点点看,发现有新品就
多逛一会,发现心仪的就先添加到购物车,没有新品就迅速推出换另外一家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这个方法,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打法一号楼食堂漫长的排队
我的目标就是发现惊喜(这个词非常重要,发现意味着不断拓展,探索,所以我不会局限于某个店铺,如果有类似的店铺
推荐给我我一样会关注,惊喜意味着再无目的的探索过程中突然得到了某种无预期的回馈)
因为没有期望所以才会让人心生愉悦,这种喜悦与特定的搜索类型的购物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行为很多男生都不理解,我也不知道这么做的女生有多少,暂且我把我自己当用户,也感性的不去提什么数据的事情,
不管如何,数据只能揭示部分现实,而这部分现实有可能是种种原因导致而非用户本意
问:最近解决我逛的需求有哪些?
1、淘宝足迹。但是我还真不是去逛我逛过的,而是逛类似的推荐,没准,没准,没准会从机器的推荐中发现惊喜,然后收
藏店铺,然后继续按自己的路径去逛
以前还没有想过为什么手机淘宝不千人千面成我一登陆,就让我逛我收藏的店铺的上新宝贝,我一个一个翻即可。店铺不够
怎么办,淘宝通过算法类似的店铺,以及类似的宝贝不断推荐给我。慢慢的,手机淘宝就真正变成了我的淘宝,独一无二
当然异想天开
2、生活圈。浅尝辄止,刚开始很惊喜,逛了一些小区,甚至穿越了小区之后,发现喜好和惊喜真的和附近的人没啥关系,
于是放弃了再去尝试,无非我也是想用它去遭遇一些惊喜而已
3、豆瓣的东西(https://dongxi.douban.com/)。虽然豆瓣也是用户自己分享,但是由于豆瓣的特性,豆瓣用户也是有
自己的调调,即使是屌丝上了豆瓣,恐怕也会被感染收起自己屌丝的一面(收到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虽然说的屌丝者,
得天下,但是岂不知每个屌丝都有一颗成为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心)然后分享一些看似更加有品位的商品
三、继续探讨让用户主动进行分享和推荐?
导购网站的火热以及持续生存,就是弥补了淘宝自身的无法很好的支持逛的需求。但导购网站一旦用户量增大,就难免会有
更大的野心而不仅仅止于做淘宝导购,一旦卖家有更多流量来自导购网站,买家逛淘宝的入口变更为导购网站,那么导购网
站完全可以起义自己搞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所以站在淘宝网的立场,很难作诗导购网站日益壮大而置之不理
而淘宝自己当然也进行过很多让用户自发生产内容分享的SNS尝试
问:分享给我的淘宝好友?
用户需要主动加淘宝用户为好友,才能够分享东西给他们,可是基于这个单一目标,我为什么会花成本去加入熟人为淘宝好友呢?
再者,封闭的小圈子,若没有好友对我们分享给予足够的回馈,过不了多久,分享者不会自说自话了
那么如果不考虑主动加好友的动作,直接让来往、同学录或者现有的旺旺好友看到可以吗?
直接被看到当然不可以,购物是隐私行为
换个角度
1、为什么分享就一定要进行熟人关系分享
2、为什么分享就一定要基于我购买过的物品
3、为什么分享就一定要制定某个圈子
如果上述三个为什么的答案变成不一定的话,那么矛盾就有可能也不存在了
如果分享的一定是我买过的,那么对于隐私性的顾虑就会减少,用户可以分享任何他觉得美好的或者好玩的东西
如果分享的不一定是熟人,那么分我购买的东西也无所谓,我可以继续用我的虚拟身份来分享
如果分享的不一定指定某个圈子,而是公开化,分享的质量关乎我收到的回馈,我会关心有多少人关注我,有多
少人喜欢我分享的东西,所以我会更加主动的提高分享质量
举个例子
我试着在豆瓣上分享了下我爱慕的东西,我是从我的购物记录/收藏记录/购物车励精挑细选然后发布上去的
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
1、虽然我有1000多豆友,但是我都不认识,所以我并没有在朋友圈里分享我吃了什么穿了什么的心态,我得
不到这种虚荣带来的心里满足感,那是为什么?
2、我发布的东西,并不是淘宝客链接,虽然有人关注我的豆列,有人加我发布的东西到他们的豆列里面,有
人点赞,但是他们通过我发布的东西区成交之后,我也没有实际的分成利益,那又是为什么?
心理满足感,共鸣,同好,Just被认可的满足感
或者,把它当作另外一种可公开的收藏夹,记录我买过的,或者期望将来拥有的梦想之物,同时可被别人关注
所以,主动发布这些东西,并不是基于豆瓣给我的:发布一商品得5元红包,或者10个集分宝的刺激,也不是
通过这个我能赚点小钱,单纯就是share,然后被别人关注,被点赞,被他们又再次组织到他们的豆列中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我认同豆瓣用户,这些别我认可的用户又认可我,这种感受是和被红包刺激的活跃完全不
同,也因此能够产生更具价值的滚雪球效应
所以我们是否还存在另外一种足以与搜索、类目、并列的一用户分享的商品为主题的组织方式,比如主题小站
四、解构店铺,任意组织一种新的店铺的可能性
店铺是一种存在了很久的商业模式,而且经过时间的验证的商业组织
店铺比较发愁的几件事:
1、有多少人会知道并来我的店铺
2、有多少人会产生交易
3、这些人我能不能变成老客户,然他们持续回来,产生持续消费
4、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成本与库存水平,保持一定水平的盈利
大大小小的店铺,都尤其愁客源——顾客来了接待不好是我的事儿,但是来都不来有可能真的是商业平台商业地产的原因了
直营店拓展分销店,除了让分销店分流服务用户,也期望借分销店增加品牌和商品的曝光度
店铺也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求冒个头,但是僧多肉少,竞争太激烈,小而美的店铺难以出头
过年期间,我听到一个事情:某同学开的淘宝店,已经做到了3钻以上了,但是据说完全没有依赖淘宝的流量,他的客源都
来自微博大号的发起团购,今儿做好服务转化新客户为老客户,淘宝对他来说,就是个店铺载体,订单以及成交工具
一边是顾客抱怨逛的不爽,找的不准,一边却是好的商品沉默在大海中
怎嘛办?
继续探讨让更多用户积极参与进行发觉,然后分享,把小而美的店铺,散落在街角的优品呈现出来
主题小店的存在不会对现有店铺构成任何的威胁,它就是一个以一定主题呈现出来的分享的合集,就是引流的中转站。她吸引
的随意逛逛,或者针对某个主题逛逛的用户,或者我给他们一些特性好具像化这个东西:
1、站长:淘宝用户,每个淘宝用户都可以搭建若干个小站,并成为站长,他们可以用淘宝现有的商品链接,或者从别的小站
的商品中进行转采,聚合成为一个一个主题小站,如:数码控,森女的春天,总之主题他们自定义
2、内容:商品,来自淘宝网的链接
3、互动:站长建站并不断的充实主题小站,别的用户可以点击喜欢与收藏和转采或者进行交易
4、推广:形成主题小站专区,甚至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导购入口,进入小站,可以看到小站广场,每个用户可以点击关注某
个小站,定制自己的小站首页,比如我就可能会关注某些有特色的家具小站,收纳小站以及符合我风格的服装配饰小站等等
5、激励:如何激励用户进行高品质的内容生产?首先,这些分享都是公开的,淘宝用户可进行回馈,比如评价转采以及点赞。
然后考虑到全民推广,每个小站的商品链接就可以像淘宝客一样,通过这个链接进行的成交可以赚取佣金
6、格调:宁缺毋滥
一个不同的视角是:如果你想让用户分享,你就先给用户它想要的东西,然后他可能就会分享出来。否则我们一定会发愁,如
何刺激用户去生产优质的内容,靠几元红包,就永远无法生产出优质的UGC内容的
对推荐系统,我还有别要求
1、相似的圈子怎么突破?我的收藏和推荐给我的都是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是不是有更多的纬度去推荐,比如:和我又相同年量,
体重,年纪的用户收藏的购买过的而我没有见过的商品或者店铺
2、同人推荐是否更好,我愿意告诉淘宝我的各种身高体重肩宽等数据,然后淘宝网把和我相同体型的用户买过的商品店铺推荐
给我,加上地域因素,我愿意找一个不在杭州的姑娘和我做这种互换,避免撞衫。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在淘宝店上有这样几个
“同人”,我们几个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对方发现更多不同的衣服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