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UI设计准则——从心理学出发
目录
- 心理学在UI设计中的重要性
- 经验影响感知
- 环境影响感知
- 目标影响感知
心理学在UI设计中的重要性
GUI设计的先驱Jeff Johnson非常明确的指出:用户界面设计准则和交互设计准则是以人类心理学为基础的。
一些不同的看法是:现在我们能够更加精确的检测用户使用应用的过程和数据,通过这些大数据,发现用户对当前的界面设计的各个环节的反应,
就能够站在定量的精准角度上对界面设计最初改进,检测代码就能够做到这些。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看法,存在一个逻辑上的致命的漏洞:你能否保
证仅仅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推测用户的反应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将解决的话,那么一旦发现了当前界面存在的问题,你又根据什么来对
当前的界面做出改进或者重新设计?
如果上面的两个问题你不能够解决的话,单凭数据分析来指导交互界面的设计,那将会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心理学通过对用户心理上的研究,
得到一些普适的结论,(实际上心里学已经得到了非常多的系统的、正确的结论):人们如何感知、学习、推理、记忆,以及把意图转化成为行动。这
些结论将为用户界面的设计提供根本意义上的指导性的支持。根据心理学上的普适的结论,能够指导我们快速的发现问题,并为界面的重新设计提供理
论上的支持,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随机的乱试。
也就是说,只有数据分析和心理学共同指导UI设计的时候,你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经验影响感知
(1)感知的启动
先来看看下面的这张图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张建筑楼盘的俯视图,你会非常容易的接受,甚至能够说出后两张途中的T型,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T型庭院。但是如果我
告诉你,上面的这张图,是一张以LIFE为主题的广告展板,这时候你又会非常的清晰的看到,上图中的白色区域组成了“LIFE”的字样。这说明了一
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的感知系统的启动,受预先准备影响。当感知系统预先准备看到的是建筑物的形状,你就会看到建筑物的形状,几乎察觉不
到建筑物之外的白色区域;当感知系统预先准备去看文字的时候,你就看到了文字,也几乎忽略了黑色块的形状。
再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第一次见到这张图的时候,你看到是一张被墨点不满的图,几乎不能够接受,它是一幅画。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幅图画,画的是一只树
附近嗅着地面的斑点狗之后,这次你就会看到这只狗,而一旦你有着这种潜意识:这是一只狗的图画,那么之后你怎么看都会看到那只狗,而不会
是杂乱无章的墨点。也就是说,你的感知被事先的预先引导给影响了。
以上是视觉的例子,经验亦会影响其他类型的感知,如对语句的理解。例如,在不久前听说过疫苗污染事件的人和最近听说疫苗成功对抗病毒
的人,对“新疫苗含有狂犬病病毒”这个标题的理解就非常可能会不同。
(2)熟悉的感知模式或者框架
我们在生活当中,对于那些非常熟悉的事物和场景,会有一种感知上的框架。举个例子,你不需要时常详细的检查家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对
家足够熟悉。但是你对家的经验要比自己的住宅更广泛。也就是说,除了对自己住宅的了解,你的大脑会对家有一个广泛的模式认知。这个模式影
响你对所有的住宅的认知,不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这种认知的框架会给人一种期待,在厨房中,期待看到炊具和水槽,在浴室中,期待看到
浴缸和马桶。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心智框架会让人们看到其实并不存在东西。比如,如果你拜访了一个厨房里没有炊具的房子,在事后可能会回忆在那个
厨房中看到过炊具。这样的认知框架对于软件用户和网站用户同样存在。有经验的用户在浏览商品类的网站的时候,知道操作到某步的时候会出现
购物出和心愿单,什么时候会让用户确认订单,而不是忽略确认过程,直接提交成功。由于这种认知框架的存在,用户会假定应用会按照预期框架
那样进行,这样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甚至有的时候连屏幕上的信息都没有看清楚,就直接点击按钮和链接。一旦你的应用违反了用户的
预期,那么用户就会产生挫败感,用户体验就会下降,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其中的一个准则就是:应用中同类控件的摆放要遵循一致性
        
类似的,如果用户在寻找某样东西,如果它没有在老地方出现或者与以往不同的话,即使它就在用户的眼皮底下,也会被忽略。
(3)注意瞬脱
注意瞬脱发生在人们刚刚发现或者听到某件重要的事之后。在识别后短暂的0.15到0.45秒之间,及时耳朵和眼镜正常工作,人们也接近于
失明或者失聪而且无视其他的视觉刺激。这就是注意瞬脱,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大脑的感觉与注意力机制在短时间内完全处于处理第一个识别
而产生的反应。
比如说,当你的朋友来候车站接你的时候,当火车进站之后,如果你的车厢经过了你的第一位接站的朋友,那么你会注意到他,如果这时,
就在下一秒,又经过了另一位接站的朋友,那么你极有可能不会注意到他。这就是注意瞬脱反应。
引申到用户操作应用上来,当人们使用基于电脑的系统和在线服务的时候,如果事件连续发生的太快,他们会因为注意瞬脱错过一些重要
的信息和事件,更糟糕的是,如果用户发现了自己的注意瞬脱,那种怨恨的情感是巨大的。比如说:使用一组自动的幻灯片放映一组连续的图
片,如果时间间隔太短的话,用户非常可能在受到其中某一张照片的吸引的时候,被迅速替换的下一张照片打断,而这时候用户又想着上一张
照片的细节,这是当前照片又被下一张替换了。这种体验是非常的糟糕的,应该适当的增长照片的播放间隔,同时提供轻扫手势操作来快速的
进入下一张,这种方式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环境影响感知
环境影响感知是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概念。环境影响感知体现在来两个方面:
■ 环境的渲染能够达到或者加重设计的目标
■ 环境有时候会产生歧义
针对第一个方面,交互设计可以通过应用的背景、界面元素的摆放等来烘托情感、主题和气质。有些刚刚上线的应用通过灌水的方式来营造活
跃的氛围,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环境有时候会产生歧义。同样的一段话放在不同的语句当中,会有不同的理解。视觉上也是如此:
                            
                
因此,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明确的告知用户,怎样做才是应用期望的方式。而不让用户感到不清楚,或者有多种操作方式,
提供清晰的、单一的操作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
目标影响感知
目标会对我们的感知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让我们从周围的事物中进行快速的、高效的浏览
■ 对我们的感知进行过滤:一旦我们的感知集中与目标的话,我们就会忽略其他的和目标信息无关的东西
根据这两个方面,引申到交互设计上,就会给与我们提示:
针对第一条,当用户充分的调动感知来寻找目标的时候,由于用户的注意力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这是一种不好的用户体验,我们要做的
是让用户能够轻松的完成目标任务,而不需要有高度的紧张和寻找。因此,当我们在实际用户任务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连贯性,当用户操作
完第一步的时候,预期的第二步,就出现在用户的眼前,无须用户进行任何的寻找,依次类推。现在的许多应用都使用了任务处理进度条来标识任
务的各个阶段,以及下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看下面的去哪网app屏幕顶部的任务指示条
                                           
针对第二条,由于用户在完成某项操作的时候,非常容易忽略和目标任务无关的信息,所以如果需要在用户处理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户注意到
一些额外的重要信息的话,应该将这些信息做的醒目或者将它们摆放到适当的位置。看看下图的天猫的订单页面,你在提交订单的时候,注意使用
天猫积分和天猫点券吗?如果想要突出它们,应该怎样做呢?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