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消费券 能救消费“倦”

文章出处:http://news.sina.com.cn/w/2009-03-23/133015353134s.shtml

3月21日,中国杭州开始向所有来杭的台湾游客,发放等值人民币300元的消费券,并配送商家指南地图,发完为止。杭州计划发放6万份总价值450万元人民币的杭州旅游消费券,台湾游客可持券在杭州700多家指定商家享受优惠。

  杭州是中国内地首先开始实践通过发放购物券的方式促进消费的城市。之后,消费券、旅游券乃至购房券,一时间各种名目的“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就在国内热火朝天地发放“券”时,国外却显“冷冷清清”。只有韩国政府3月12日公布一项总额4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计划,将在6个月内每月向86万名失业人员每人提供价值83万韩元(554美元)的现金和消费券。一样遭遇金融危机的西方发达国家们,在消费券问题上为何如此“冷静”?

  热

  国内消费券

  火爆类型

  虽然都名为消费券,但在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发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粗粗一分,“消费券”兄弟四个:

  “直用型”。这种消费券的资金来源为地方财政,功能近似于现金。其典型代表为杭州发放的首批消费券,今年1月19日起,杭州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67万人发放,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的消费券。消费券可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享受不等的让利折扣。

  “混用型”。它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用。其典型代表为杭州、南京的旅游消费券。杭州从2月26日起在长三角等地免费发放240万份总面值为1.5亿元的“杭州旅游消费券”,游客在杭州每花40元现金,可以使用10元消费券。南京则于2月16日向全市20万户居民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与现金的混用比例为1比1。

  “让利型”。它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也与现金按一定比例消费。典型代表是镇江2月25日向市民发放的8800万元旅游消费券,以及计划向周边城市发放的3200万元旅游券,其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让利。

  “义卖型”。它的资金来源是社会资金认购,类似政府“义卖”。典型代表是杭州计划4月份推出的新一批消费券,它们共分“政府消费券”、“旅游消费券”、“社会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券”和“转移性消费券”等五大类。除了第一种外,余下四种不再由财政支付,鼓励自愿认购,并有5%至20%的使用优惠。

  奥巴马没发

  新消费券

  消费券在国际上已经使用多年,形式多样。在美国,发行的消费券被称为“coupon”,有些中国朋友按照这个词的英文发音,笑言消费券是“酷胖”,意指“胖”了购物人的意思。这些消费券的发行者,从联邦政府,州市政府,产品制造商,到各种批发和零售商店等各个经济环节都有。而国家政府的消费券,是为了拉动经济、推动科研产品、帮助特殊人群以及某种意义上的宏观限制作用。但在目前美国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尚未提出发放全国性新消费券的计划。

  70岁,成熟的“食品消费券”

  并不是说奥巴马政府忽视消费券的作用,他沿用了美国已有的“食品消费券”计划,帮助失业人们渡过难关。对于美国的低收入人群来说,国家发行的食品券,是很多人解救燃眉之急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费券。

  产生

  美国的食品券是在1939年大衰退时由当时的农业部长亨利·沃莱斯首先倡导的。鉴于农场产品积压,牛奶不得不倾倒,却有很多人因为买不起食品,他认为国家政府应该担负起责任,其资金来自国家预算。

  当时发行的食品券有两种颜色,橘色食品券可以购买任何食品,蓝色的只能购买农业部指定需要推销的食品。这一次食品消费券发行持续了四年,总共用去了联邦政府2亿6千万美元,直到经济复苏。先后共有2千万人接受和使用,最集中的时候,4百万人同时领取这种消费券,而很多的农场主借此免于破产。

  立法

  此后美国政府“食品消费券”计划进行了几次研究、否决,和再调查、再讨论,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5月发布的第一个行政命令时,正式将它纳入国家计划。启动这个计划之初,发行地区涵盖22个州,共有38万人受益。

  1964年约翰逊总统主持了“食品消费券”立法,该法在上个世纪下半叶经过多次修订,适用区域也逐渐扩大到美国全国和海外领地。立法的主要部分是要求各州依照联邦法律执行分配;该消费券只能用于换取健康食品,不得用于购买烟酒类产品;不能使用该券从事盗卖、欺诈和以权谋私等等犯罪活动。立法后第一年“食品消费券”国家拨款7500万,第二年为1亿,第三年增长到了2亿美元。

  完善

  “食品消费券”在执行中不断完善,例如接受申请处理时间不得超过30天;引进了“社会安全”身份证号码,确认申请人身份;以申请人家庭人口,总收入和资产情况综合计算领取标准;规定申请人不得为了得到“食品消费券”而主动辞去工作;制定了领取时间限制,比如一个没有负担其他抚养人的健康成年人,如果每周工作或参加职业训练不到20小时的话,那么领取“食品消费券”的时间,只能为36个月,等等。

  “食品消费券”还衍生出“婴儿食品消费券”,这种消费券特别规定,只发给有婴幼儿的家庭,只能购买配方奶、纯乳酪和幼儿食品,初衷以保证低收入家庭孩子营养均衡为目的。

  应用

  美国接受“食品消费券”的食品商店很普及,在居民稠密的市区和近郊区的超市,都张挂有明显标志,对持券购物的人没有任何歧视。毕竟这些客流,也拉动了消费,所以很多商店主动申请进入联邦计划,包括大城市中一些“唐人街”上的店家。进入了联邦计划的商店,收到“食品券”,可以从政府换会现金,无需本身让利。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有3150万美国人接受不同数量的“食品消费券”,占美国总人口的10.3%,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到3月14日,来自媒体的消息说,新的失业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是总的“食品消费券”需求依然庞大,是美国人“度荒”不可或缺的帮助。

  链接

  美商业部“机顶盒”消费券

  美国电视媒体在今年2月17日将全国的电视信号升级为数码信号。可是很多美国家庭来不及或无力购买新的数码电视机,所以美国商业部国家电讯和信息局推出“机顶盒”设备,也就是信息转换器,可以连接普通电视接收新的信号。他们还特地推出了“机顶盒”设备消费券,具有推广新技术和安抚民众的双重作用。人们在购买这个设备的时候,持此券可以减价40美元。这笔钱算在商业部国家电讯和信息局在实施技术更新计划所作的预算中。

  沃玛特日间经理马特·皮兰尔说:“他们(商业部)决定更新技术,人们对电视的需求大量上升,我们的生意也增加了。到了今年2月初,大批不愿意费力使用转换设备的人,把我们的新款电视机购买一空。而现在很多换不起电视的人,则每天拿了‘消费券’,询问我门什么时候到货。”温玉顺

  美国“机顶盒”消费券

  分析

  消费券治标不治本

  消费券作用有限

  消费券作用几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如果将消费券作为短期福利补贴低收入群体尚有一定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券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世界各国都没有将发放消费券作为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

  “低保制度的完善才是根本问题。”贾康表示,向全民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并不妥当,而消费券的发放应该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但指望消费券促进人们的消费热情并不太现实,而且进行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发放,在执行上将存在许多困难。

  “刺激消费最直接的还是收入的增加。有了钱,谁不愿意消费?”经济学家梁小民表示,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而且收入分配不平均的现象加剧,使得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基本已饱和,而收入较低的人群,消费的欲望被限制,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让中低收入人群“有钱也不敢花”,因此还有很大比例的消费需求未被释放。但消费券的发放,并不能有效地促进这部分消费需求的释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研究员刘煜辉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发放消费券可能产生“替代效应”。收到消费券的居民如果用消费券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而把用来消费的钱存到银行,这导致银行存款越来越多,而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最终也不会真正刺激经济增长。

  消费券发放有风险

  “总的来说,发消费券的做法弊大于利。”梁小民表示,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人们使用消费券时,有可能出现浪费的情况,购买并不需要的物品,从而造成浪费。

  而消费券发放失败的先例也曾在国外发生过,1999年,为刺激本国经济,日本政府曾发放“地域振兴券”,符合条件者每人可领取两万日元消费专用券,使用期限半年。不过“地域振兴券”创造GDP仅占日本当年国内GDP的0.1%,并未起到“振兴”作用。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印刷的“地域振兴券”过于精美,反而成为收藏对象,致使经济刺激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如果消费券发放过多,可能成为货币的替代品,甚至成为买卖对象,容易对金融系统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煜辉也表示消费券在操作上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消费券的使用有限制性,政府在安排权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寻租现象,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并不一定会享受实惠,反而损害市场竞争力。同时,甄选发放人群也会增加执行成本,消费券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本报记者 吴楠 J210

  纵观国内外,通过购物券促进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众多专家学者的意见也不完全一致,比较主流的看法是,购物券仅仅可以作为权宜之计,并不适宜长期大量发放。

posted @ 2009-03-23 14:22  海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阅读(2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