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谓语与 with 复合结构
非谓语主要分为三种形式:\(\text{done}, \text{to do}, \text{doing}\)。
\(\text{-ed}\) 用法
语态上,表被动。
时态上,表过去。
还可以表状态。
表示一辆 已经修好 的车。
\(\text{to do}\) 用法
语态上,表主动(也可表被动,详见后文)。
时态上,表将来。
作状语时,一般表意想不到的结果(此时常与 \(\text{only}\) 连用)、目的(此时等于 \(\text{in order to} = \text{so as to}\))、原因、条件。
其被动形式是 \(\text{to be done}\)。
这个例句中,\(\text{to do}\) 表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与 \(\text{only}\) 连用,且是被动形式。
作定语时,
- 通常作后置定语。
- 有被动形式 \(\text{to be done}\)。
- 当中心语被 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修饰,则用不定时作后置定语。如上个例句的 \(\text{the first one to arrive}\)。
- 主动形式表被动。
通常的表被动形式的结构是
- 不及物动词要加介词。
实际上,\(\text{paper, pen}\) 分别是 \(\text{write on, write with}\) 的宾语。
- 常用不定时作后置定语的抽象名词。
\(\text{doing}\) 用法
语态上,表主动。
时态上,表正在进行。
作状语时,一般表时间、条件、原因、意料之中的结果、让步、伴随等。
当表现出很强的先后顺序,即非谓语部分的动作在主句动作之前发生,用 \(\text{having done}\) 结构。
而上上个例句用 \(\text{Hearing}\) 是因为没有很强的先后顺序。类似的还有“推开门后看到一个人”,虽然说有先后顺序,但不明显,依然用 \(\text{doing}\)。
下面给一个必修一 P55 的例句。
这里把 \(\text{Because I thought}\) 换成 \(\text{thinking}\) 或 \(\text{having thought}\) 都可以。
作定语时,
位置:单个现在分词作前置定语,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作现在分词时,表主动(\(\text{a dancing girl}\))、正在进行(\(\text{a boy palying basketball}\))或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text{a wirter writing the book}\))、“令人 ... 的”(\(\text{an exciting boy}\))。
作动名词时,表用途(\(\text{a dinning hall, a swimming pool}\))。
当强调正在进行,但需要被动形式时,用 \(\text{being done}\)。
时态是正在进行。区别于 \(\text{done}\)。
判断方法
大体上,先根据语态、时态定位即可。
注意,形如 \(\text{be + -ed + prep.}\) 的系表结构,用 \(\text{done}\)。
这里的搭配是 \(\text{Hohhot is located in ...}\)。
独立主格结构
在非谓语前加名词或代词 作为这个动作的发出者。
给几个网上找的例句。
关于 \(\text{to be done}\) 和 \(\text{done}\) 的区别。
- 时态不同。\(\text{to be done}\) 是将来发生,\(\text{done}\) 是已发生。
- 做状语时,含义不同。\(\text{to be done}\) 可以表意料之外的结果等。
\(\text{with}\) 复合结构
形式为 \(\text{with object. ...}\)。
与非谓语作定语类似。
另外还可以接名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短语。
注意 \(\text{with sth. to do}\) 时,主动表被动。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