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第六、第七章有感

《构建之法》读第六、第七章有感

第六章:
      第六章主要详细介绍了敏捷流程,在软件工程范畴里,“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这一章以敏捷流程的Scrum方法论而展开,Scrum 采用迭代、增量的方法来优化可预见性并控制风险,并且SCRUM 是一个用于开发和维持复杂产品的框架。
敏捷开发的流程如下:

  1、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每一项工作用天为单位计算。

  2、决定当前的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

  3、冲刺阶段各个团队相互独立,所有的问题都只能在这个冲刺完成之后进行交流。冲刺期间,每天需要开一个站立会议,告诉队友我昨天所做,今天将做,遇到问题。

  4、冲刺(Sprint)。

  Scrum团队总是先开发对客户具有较高价值的需求。在Sprint中,Scrum团队从产品Backlog中挑选最高优先级的需求进行开发。对软件开发非常有效。

第七章:

  这一章主要是描述了MSF,MSF是一套大型系统开发指南,它描述了如何用组队模型、过程模型和应用模型来开发Client/Server结构的应用程序,是在微软的工具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并开发分布式企业系统应用的参考。

  MSF过程模型在下面的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开发模型:
  ● 强调“系统前景/范围”,而不是需求。
  ● 面向客户的里程碑,而不是面向开发的里程碑。每个里程碑是项目组重新校准客户期望值的同步点。
  ● 不同版本方式的发布,而不是第一版就包含全部的功能特色,快速变化的技术会不断增强系统的功能,强化PC使用者的能力。不同版本的发布方式在基于PC的计算环境中是良好的平衡投资的方法。
  MSF过程模型鼓励项目组将正在开发中的项目,想象成为一个产品,将新特色的开发和旧特色的维护作为不同版本的发布。这种概念会影响如何设定期望,以及整个项目如何设计、规划和管理。第一个版本的发布交付了一系列核心特色。随后的版本发布逐渐增加新的特色,直到完成了产品的全部前景和期望。不同的版本发布不一定需要前后衔接。当项目组成熟后,他们通常会采用重叠的发布方式。
posted @ 2016-05-03 17:03  57张俊毅  阅读(1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