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一)--- 跳跃表

1、简述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优秀的数据查找结构,查找原理类似于2分查找,平均的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logN);

其底层基于链表实现,但区别在于含有多层,每个节点的每层都有指向表尾方向最近一个节点的指针;

各种语言对跳跃表的实现可能不同,但主要原理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只是所以下原理,

    • 图中是含有四层结构的跳跃表,bw是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每个节点只有一个,删除时方便。
    • 每个节点都含有一个或多个指向表尾最近一个节点的指针。
    • 最底层(L1层)包含所有的节点。
    • 图中bw笔者参考了Redis实现的跳跃表结构,自主添加上的,便于更好的理解。

 

2、查询

 跳跃表的优秀表现在于查询功能,以上图中查找值为90的节点为例,如果在链表中继续要进行顺序查找,需要进行9步才能查询到,而在上图的跳跃表中则需要6步就能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1)由最高层L4层开始查询,L4层当前节点值10,小于90,则取当前点的下一个节点120,大于90,这时降层到L3层查找;即查找值处于当前节点的值和当前节点下一节点的值之间时,降层查询。

(2)当前节点为10,L3层,取其下一节点40比较,小于90,进行下一步。

(3)节点40,取其下一节点80比较,小于90,进行下一步。

(4)节点80,取其下一节点120比较,大于90,此时将80设置为当前节点,并在当前节点上降层,进行下一步。

(5)当前节点80,L2层,取下一节点100比较,大于90,当前节点不变,直接降层,进行下一步。

(6)当前节点80,L1层,取下一节点90比较,等于90,结束,返回。

一共经过6步,虽然说只节省了3步,但这是在我们查询的是90节点,如果我们查找的是120节点,那么只需要1步便可以查询到了,所以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N);跳跃表在节点数量少的情况下,性能的提升不明显,当节点在1w以上时,性能提升将会非常明显。

 

3、插入

跳跃表节点的插入过程就是上图中跳跃表结构的构造过程,下面将实现一个只有头结点(不含值)的跳跃表插入节点的过程。

1、插入节点10

(1)节点10插入空跳跃表,插入L1层,如图.

(2)此时抛硬币决定,是否加层;抛硬币正面,节点10增加L2层。

(3)抛硬币决定,是否继续加层,抛硬币正面,节点10继续增加L3层。

(4)继续抛硬币决定,是否继续加层,抛硬币反面,结束加层,节点10插入完成;最终结构如下图(3)。

 

2、插入节点30

   (1)节点30插入跳跃表L1层,L1层存在节点10,与其比较,大于10,放入节点10后边,更新节点10L1层指针,指向新节点30,节点30的bw指针,指向节点10,如下图(1)。

(2)此时抛硬币,正面,节点30增加L2层,并更改节点10的L2层的指针,指向新节点30的L2层。

(3)再次抛硬币,反面,结束加层,节点30插入完成;最终结构如下图(2)。 

 

 

以此类推,添加节点过程就是判定层次是否增加的过程;但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 图中所有空层的指针都指向的是NULL ,为使图简洁这点忽略。
    • 头结点的层数,每种实现的语言不一样,初始化的层数不一样,Redis的实现为32层,也就是最高就是32层,不可能再多,其他语言根据设置不同,层数不同;初始化的头结点层指针都指向null。
    • 关于新节点插入哪层的问题,在网上普遍有两种方法,笔者采用的是抛硬币法;两种方法思路如下:
      1. 每层抛硬币法:新节点都插入最底层L1,然后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是否在存在上一层;正面存在,进行增加层;反面不存在,则插入结束。
      2. 随机值决定层数:新节点插入之前,先用随机值决定一共有几层,然后根据跳跃表高层含有的节点其低层一定含有的特点,插入数据;随机算法思路是先给定一个概率p,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随机数小于p,则将层加1,直到产生的随机数大于概率p则结束,根据给出的结论,当概率为1/2或者是1/4的时候,整体的性能会比较好(其实当p为1/2的时候,也就是抛硬币的方法)。

4、删除

 节点的删除其实就是一个查找节点,然后修改指针,删除节点的过程;如我们需要删除图中的节点60,步骤如下:

(1)查找节点60,一共需要4步(参考第2节查询)。

(2)修改L2层的前一节点的指针指向后一节点,修改后一节点的bw指针指向前一节点;修改L1层的前一节点指针执行后一节点。

(3)删除节点60,结束。

 

5、总结

    • 在数据规模比较小时,跳跃表形成后可能不是理想的跳跃表结构,但是当数据量增大,结构越接近理想的跳跃表结构。
    • bw指针不是所有的语言的实现都存在,这个是参考了Redis的跳跃表实现,笔者自己加上去的。
    • 跳跃表不同于树结构,如红黑树等,它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进行平衡算法,这也是跳跃表的性能优越的一个方面。
    • 跳跃表结构是拿空间换时间的一种结构,尽管空间占用不是很大。
    • 查询、删除,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而插入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 因为涉及到增层操作,所以这里需要注意不是O(n).

 

博客讲解文字较多,推荐一篇以漫画方式讲解跳跃表的博文,更容易理解:《漫画:什么是跳跃表

此博客为笔者参考网络上各类文章总结性书写,原创手打,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posted @ 2019-08-01 16:04  MouseDong  阅读(1235)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