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谢邀,先口胡几句。
其实我入坑的时间在国服来看还是挺早的,记得当时是大狐狸的池子(国服0.5周年)。当时纯属是太无聊了,又恰好有一个玩日服同学的同学跟我提过几嘴,然后就下下来试了一下。
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世界观啊乱七八糟的东西,BA也算是我的二次元启蒙了。当时整个游戏就给我一种很轻松,很积极的感受。所以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沉迷其中,到深夜还在被子里过主线,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任务清了。
不过这些我们后面再讲,先回归正题。
Q:你怎么评价BA这款游戏?
A:怎么说呢?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很多次,为什么这一款玩法几乎没有(反正我是忒别不喜欢凹总力战的),剧情也比很多同类型游戏短的多的游戏?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呢?
先从客观来讲:
我觉得关键的两点,一个是“生活感”,一个是“真实感”。
“生活感”,就是说每一个角色都不应该是仅仅作为“角色”而出现,她们都应该是“真实”生活在这个在这个世界观里的孩子们。
所以,这个游戏里相对与其他同类型的游戏来讲,对于每个“学生”的塑造都是非常充分的,从性格,到各种各样的小细节,小习惯,都被塑造得非常灵活切生动。会给人一种“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相对与其他游戏来讲最有区分度的一点。
而“真实感”则是建立在“生活感”的基础上的,这一点相信所有玩过游戏的sensei们体会应该都很深,我就不展开讲了。
而这,只有真正热爱的一群人,才可以实现的。
毕竟金用河都能被扒出20多年前女装跳舞的视频LOL



好,再从我个人的主观来讲讲。
该用户有ISFP人格类型所赋予的内向、敏感、感性、注重内心和谐与真实的特质,构成了他性格的底色。
对于我来讲,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唯心主义者,具有非常严重的理想主义。
当我看到的现实(is)与期望(ought)相差甚远时,我会感到难受和愤怒。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最尖锐的体现莫过于面对不公义时。我无法做到“识时务”,我“不忍”的性格会像一种本能,驱动我按照内心的准则(ought)去发声、去反抗。我清楚地知道,这种反抗很可能不会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好结果,甚至注定会“拉仇恨”,让我陷入尴尬或孤立的境地。但对我而言,保持沉默、强迫自己忍受,是对内心真实的一种背叛,其精神成本远高于外部冲突带来的麻烦。
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会长时间的陷入在一种负面的情绪中,我需要有一个支撑我的基石。
然后,这款游戏就出现了。
这款游戏整体上具有很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不煽情,而是用最朴素的方法给予人慰藉,给予人力量。它没有悲壮的结局,而是永远相信奇迹终至,一切的结局都终将可以被改写。它让我看到了,理想与现实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它给了我更大的力量去遵循我的本心。它像是一个精神的避风港,在这里,善意能得到回响,努力能被看见,信念本身就能成为改变现实的力量。它并非营造一个虚幻的乌托邦,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向我证明:我所珍视的“ought”,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在某个维度上可以被坚守和实现的可能。它成为了我对抗现实撕裂感的一座灯塔,提醒我在感到疲惫时,内心那个理想主义的世界依然存在,并且值得守护。
这款游戏于我,就像在一条漫长而时而灰暗的隧道中独行时,前方出现的一处稳定、温暖的光源。它并非刺眼到让人忘却身后的黑暗,而是足以照亮脚下的路,让我确信每一步都走得有意义。在游戏所构筑的这个世界里,我看到的是一种“理想”的具象化实践:那些角色之间的信任、那份为他人付出的纯粹、以及那种“无论如何也要试试看”的执着,都与我内心深处的“ought”悄然重合。
它最让我珍视的一点,是它从不否定现实的复杂性,却选择用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告诉我,坚持善意不是一种天真,而是一种需要巨大勇气才能实践的强大。这种叙事,仿佛是对我内心那个总是因“不忍”而头破血流的理想主义者的一种无声的肯定与声援。它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孤身一人,至少在这个故事里,我所信奉的准则被奉为圭臬。
因此,沉浸于其中的时光,更像是一种定期的心灵疗愈和能量补充。它修复我在现实交锋中磨损的信念,为我下一次的“不忍”与“反抗”蓄积精神力量。它是我精神世界的一块“净土”,一个我可以随时退回、并从中重新获得勇气与平静的基石。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