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30分钟-阿里测试之道读书笔记(一)(二)
《阿里测试之道》阅读笔记
日期:2025-07-29
页码:1-21
关键词:#测试角度 #经验教训思考
🔍 核心知识卡片
智能效能并非矛盾
核心:智能效能并不是一对矛盾,不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而是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捍卫者
核心:质量人不仅是系统质量的捍卫者,也是用户体验的捍卫者
案例:阿里的测试技术覆盖软件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前端发布管控和移动端线上质量保障、A/B测试平台和性能监测平台,性能分级与自动降级、智能推荐流程,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测试技术体系
横向(项目周期):需求分析、测试分析、用例编写管理、测试执行、BUG管理、持续集成、灰度测试、线上测试
纵向(测试类型):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测试、用户体验测试
今日读书感悟:
说的自动化的困境部分,确实是非常透彻与深刻。是目前经常能遇到并且为之烦恼的问题。
日期:2025-07-30
页码:21-25
关键词:#代码门禁 #测试本质
🔍 核心知识卡片
代码门禁
核心:1、公共分支,禁用git push,只允许通过pull request来提交代码 2、研发平台对提交到公共分支的pull request执行检验(编译、单元测试、接口级别测试)
优化:1、缩短时间-测试执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保证质量+维护开发体验) 2、提高稳定性
测试本质
核心:测试的本事是反馈-代码是不是好的-不同需求对于好的标准不同。总的说,测试是为了提供质量反馈
案例:1、代码门禁中,根据单元测试和接口测试结果,判断是否可以接受代码提供决策依据 2、功能回归的测试结果,判断当前代码推进到预发布和灰度验证阶段提供决策依据 3、预发布与灰度验证结构,判断当前版本代码是否能部署到线上环境
测试反馈能力
本质:我的理解,就是测试对一个Bug(单子),提出的质量的保证。测试的质量和效能?
三个维度:缩短提供反馈的时间------BUG快速暴露 降低提供反馈的成本-------BUG暴露成本低 反馈可信度高----无效BUG少
对于测试的不断优化,就在这三个维度中进行提升.缩短时间是关键!
今日读书感悟:
1、有趣的部分。我看到代码门禁的章节中。有一个bug jail的内容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开发如果有很多高优先级的BUG长时间不修复。代码门禁就会把他关到bug jail 中,不允许其开发新的功能-即不允许他进行pull request合并。对应到我目前的情况可能是DI值的高低?这个感觉确实是一个能有效降低项目DI值的做法,不过这个貌似对开发不太友好😄
2、测试本质部分。这个引起了我一部分的思考,目前从我公司这边的角度来说也是对应的。冒烟用例--审核这个基本功能过不过关,BVT用例----是否可以大量投人力进入测试?BUG验证,由提单人进行问题的回归。验证过后才会合入到主线包中。 说本质也就是保证每一笔合入的代码,都能正常满足产品所对应的需求。深刻啊······
3、测试反馈能力这个部分,确实是非常精准地定位了测试的最核心----BUG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