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记(自我记录篇)
hello 大家好 我Calvin又杀回来了!以后打算每天写一篇播客吧,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进步啥的,监督监督自己
出差出的好烦,我的心情都好像和外面的乌云一样。很迷茫,又出差来到了北京之后与自己的预期其实不相符合的,其实是有些气馁。不过还是坚持学习吧!
- 自我
这篇博客先介绍一下自己,浙江某不知名双非本科毕业,计科专业。在学校也算是个好学生,绩点当时还OK,奖学金也是年年拿个二等,最后ALL IN 考研。由于高考的失利,导致最后考研也是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花了100%的心血去考,最后以11408---378勉强入围校线。后续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度过了一段非常非常痛苦的时光,至今回忆也会让我有些悲凉。春招时也因为ALL IN考研的原因,项目项目没有,实习实习被实习公司各种调动,最后也算是我的目前这家公司收留了我吧,愿意给我一个工作机会,但其实其实也是这家公司好像来者不拒的样子。
也是遇到许多比较好的伙伴吧,一同走过了一些路,我很感激。也因为自己的英语能力(感谢当时西安部门的组长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被一个大领导表扬过(留了个好印象)
自己在这家公司也算是有了一些成长
-
英语的重要性
说来也巧,最专业的测试部分,最先被领导(我的+3)肯定并表扬的竟然是我之前并不是很在意的英语能力
也是因为我们公司的IOT项目的某个模块有部分算法需要外国人(公司于是乎在西安交大还有各种大学招募人员,给不少钱)的数据,彼时组长刚好打探了下我的英语能力,便把我草草派上了阵。
我英语也算是一般水平,520+过了英语六级,考研英语一84分,也算是有些无障碍阅读理解了,就是口语确实略微薄弱了些。不过刚好项目需要口语。
当然,一开始总是有些生疏的,说出来的话总是磕磕绊绊,不过外国友人确实也是非常给面子,都说我的口语很好很厉害,以至于后面自信起来了就越来越流利。我也通过这个这个方式认识了各个国家与地方的外国人,摩洛哥,巴基斯坦,印度等等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叫司芮和肖遥的两个姑娘,对我的口语进行了很大的认同。其中和司芮也聊的很开心,我说我对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职业发展如何时,她也鼓励我说我以后肯定会赚很多很多很多钱。这让我内心十分十分的感动!
最后我的+3领导在最后的应届生大会上,在+4和+5面前还重点表扬了我这段经历。哈哈,也算是当时我的西安之旅的完美句号了 -
对业务上也算是有一些思考
(一个产品的基本流程,包括FDE对于一个功能线的思考)
TR-技术就绪水平(技术成熟度)
EVT/DVT/PVT/MP-工程验证阶段(产品化过程)
TR聚焦技术成熟度,适合科研导向项目;EVT/DVT更偏向制造业,强调产品化过程。但智能手表这类IoT设备恰恰需要两者结合——既要突破技术(如低功耗传感器),又要快速量产。
| 阶段 | TR(技术维度) | EVT/DVT/PVT(产品化维度) |
|---|---|---|
| 目标 | 解决技术风险,确保技术可行性 | 验证产品设计、制造及量产稳定性 |
| 重点 | 技术模块的成熟度(从原理到原型) | 产品整体性能、可靠性及生产一致性 |
| 适用 | 高技术风险领域(如航天、医疗、先进传感器) | 消费电子、硬件量产(如智能手表、耳机) |

TR4要求功能测试100%完成
| TR阶段 | 对应产品化阶段 | 重合内容 | 差异说明 |
|---|---|---|---|
| TR1-TR3 | (预研阶段) | 理论研究、仿真验证,不直接对应 EVT/DVT/PVT | 此时尚未进入工程样机开发 |
| TR4 | EVT末期 | 关键模块(如传感器、BLE)在工程样机(EVT样机)上验证性能 | TR4侧重技术参数,EVT侧重设计实现 |
| TR4A | DVT核心期 | 整机在真实场景测试(如温湿度、跌落)、软硬件协同问题修复 | DVT增加外观、认证等产品化要求 |
| TR5 | PVT初期 | 小批量试产线验证(PVT样机),测试生产工艺对软件的影响(如固件烧录良率) | TR5关注技术量产转化,PVT关注制程 |
| TR6 | PVT末期→MP | 完成全部认证(CE/FCC)、量产固件锁定,进入大规模量产(MP) | TR6是技术终点,MP是生产起点 |
| 维度 | TR3 | TR4 |
|---|---|---|
| 测试对象 | 分模块原型(如独立传感器模组) | 初步集成的PCBA(含多模块互联) |
| 测试环境 | 实验室理想环境(温控、电磁屏蔽) | 模拟真实场景(温度循环、有限干扰) |
| 验证重点 | 技术可行性(“能不能工作”) | 性能达标(“是否满足规格”) |
| 软件介入点 | 驱动层/底层固件缺陷 | 系统协同问题(如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
为什么需要双轨制?
TR流程:确保高技术风险模块(如生物传感器)提前过关,避免量产阶段颠覆性失败。
EVT/DVT/PVT:保证产品可制造、体验可靠、符合法规。
智能手表开发铁律:
TR4A未通过 → DVT不冻结 → PVT不启动
软件测试需同时掌握两套标准,成为技术-产品化的桥梁。
关于业务的部分我可能会在做一个更加详细的博客进行说明!这里就大概说明一下吧
4.用例的执行
关于分配人手对一个小规模测试点却具有大规模的人力消耗的任务如何安排测试
(感激我的组长愿意给我当时那个机会区负责,也算是管理了一下小模块)
项目经验:智能手表运动数据同步测试
项目背景
主导智能手表与手机APP运动报告同步的端到端测试,覆盖50+运动类型(如跑步、游泳、HIIT等)。核心验证点:
手表运动数据(时间/距离/次数)同步至APP后展示一致性
APP端数据有效性(图表逻辑性、边界值合理性)
需求文档合规性(展示内容完整性及冗余控制)
核心挑战
测试覆盖难度高:需真实完成50余种运动触发有效数据,单次测试耗时10-30分钟
人力瓶颈:支援人员对业务不熟悉,缺陷遗漏率较高,风险较大
需求文档老旧:30%功能点与实现不符,需反复确认需求有效性
解决方案与成果
1、构建标准化测试体系
编写《运动报告测试指南》,提炼高频缺陷场景(如心率突降、GPS轨迹漂移)、数据完整性检查清单(15项关键指标),降低新人学习成本50%
设计运动组合测试矩阵(有氧+无氧+混合类),单次测试覆盖效率提升3倍
2、需求 ambiguity 高效处理
建立需求差异追踪表,批量归集20+项文档矛盾点,单次沟通解决率达85%
推动FDE与客户确认关键分歧点(如双端展示不一致时,以哪端数据为主导),减少无效缺陷提交30%
风险控制机制
输出周级风险报告(含样本数据/缺陷分布/需求gap)
项目成效
测试周期压缩35%(原需4周→实际2.5周)
客户验收通过率10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