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篇一:初见动态规划

初见动态规划

一. 动态规划概念

当年学习算法的动态规划部分时,就觉得一个字,。至今过去一年左右,再次捡起来。
它可以说是算法的精髓,少了它便少了一份美。而它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不属于也不是一个特定的算法,而是一个思想,一种手段。

接下来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下什么叫动态规划,理解下状态状态转移方程,理解下最优子结构

数字三角形

如果我们要求从第一行开始,每次往下走一格,可以往左,也可以往右,直到走到最下行,把沿途经过的数全部加起来,如何走才能使得这个数尽量大?
解法

把当前的位置(i,j)看成是一种状态,然后定位(i,j)的指标函数d(i,j)为从格子(i,j)出发时能得到的最大和(包括自身的值),这样题目要求就转化成求d(1,1)。

状态转移方程:d(i,j)=a(i,j)+max{d(i+1,j),d(i+1,j+1)}

最优子结构:(i,j)接下来如果往左走,那么就是a(i,j)加上从(i+1,j)位置出发的最大总和,注意这里必须要求(i+1,j)最大总和,这个性质称为最优子结构。换一种说法就是全局最优解包含局部最优解

二. 实现的三种方法

方法1:递归

int solve(int i,int j){
    return a[i][j]+(i==n?0:max(solve(i+1,j),solve(i+1,j+1)));
}

解释

  1. 首先该指出此方法不好,时间效率太低,原因在于重复计算。
  2. 本程序用到了一个三目运算符,旨在区别最后一行与其他行的运算区别,最后一行就是本身状态值就是了。

方法2:递推

伪代码如下

1. 初始化状态值:d[i][j]=a[i][j];
2. 从下至上计算d[i][j];
int i,j;
for(i=1;i<=n;i++){
    for(j=1;j<=i;j++)d[i][j]=a[i][j];
}
for(i=n-1;i>=1;i--){
    for(j=1;j<=i;j++)
        d[i][j]=a[i][j]+max(d[i+1][j],d[i+1][j+1]);
}

这招能通的秘诀在于:掌握了计算顺序。

方法3:记忆化

伪代码兼思路

1. 给状态值都初始化为一个负数,这里不妨设为-1,memset(d,-1,sizeof(d));
2. 调用**递归**状态转移函数计算状态值。如果状态值为正数,则得其本身,直接返回即可;状态值为负数,说明未计算过,就用递归的方法计算下。

实际上是在思路1的基础上,给每个结点一个状态标签,美其名曰记忆化

int solve(int i,int j){
    if(d[i][j]>=0)return d[i][j];
    return a[i][j]+(i==n?0:max(solve(i+1,j),solve(i+1,j+1)));
}
posted @ 2019-03-15 12:12  MarkKobs  阅读(2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