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总结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个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程已接近尾声。回望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学习历程,我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触。这门课程不仅让我系统地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更让我在团队协作、技术学习和个人成长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篇总结既是对过去学习历程的梳理,也是对未来学习道路的思考与规划。
一、从"半透明人"到主动参与者
课程伊始,我们就面临着组建开发团队的挑战。记得当时我陷入了找不到合适队友的窘境,这种焦虑感至今记忆犹新。幸运的是,最终我加入了一个小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问题——我成为了团队中的"半透明人"。在讨论中,我总是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即使对某些决策有不同看法,也选择默默接受组长的安排。这种被动的态度源于我长期以来"多听少说"的性格特点,以及内心深处对冲突的回避心理。
随着项目推进,这种沟通不畅的问题逐渐显现。在我负责的安全检查表历史回溯模块开发中,由于没有及时与其他成员沟通接口规范和数据格式,导致模块完成后无法与其他部分顺利衔接。更严重的是,在项目中期,由于时间规划不合理,团队成员间产生了矛盾。这些挫折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软件开发中,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这次项目,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参与团队协作。我开始主动在会议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我建议..."、"我们可以考虑..."等建设性的方式提出意见。当遇到分歧时,我不再选择沉默,而是尝试用数据和逻辑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转变不仅改善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也让我获得了更多成就感和归属感。正如著名计算机科学家Fred Brooks在《人月神话》中所说:"软件开发的核心挑战是本质上的概念性工作,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沟通。"这段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
二、技术探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
在技术学习方面,这个学期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方式。最初,我曾抱怨老师没有教授项目所需的所有技术细节,期待能获得"手把手"式的指导。但随着项目的深入,我逐渐明白:在快速变化的IT领域,没有任何课程能够涵盖所有技术细节,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技能。
面对项目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如数据库设计、接口规范、安全检查表的历史版本管理等,我逐渐培养起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困难时,我会首先分析问题的本质,然后通过技术论坛、开源项目、官方文档等多种渠道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实现安全检查表的历史回溯功能时,我研究了多种数据版本控制方案,最终采用了差分存储的方式,既节省了存储空间,又满足了功能需求。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软件工程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次项目,我不仅掌握了Spring Boot、Vue.js等技术框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面对未知技术挑战时的信心和方法。正如软件工程先驱Edsger Dijkstra所言:"计算机科学不是关于计算机的,就像天文学不是关于望远镜的科学。"这个学期的实践让我领悟到,软件工程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我们抽象问题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三、个人成长:从技术执行者到全面开发者的进化
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历程,我不仅在技术和团队协作方面有所收获,在个人成长方面也有显著进步。最大的变化是我开始以更全面、更系统的视角看待软件开发工作。以前,我关注的仅仅是代码能否运行;现在,我开始思考代码的可维护性、系统的扩展性、用户的实际需求等更宏观的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我养成了编写技术文档的习惯,注重代码注释的规范性,学会了使用版本控制工具进行协作开发。这些看似琐碎的实践,实则反映了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通过参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全过程,我逐渐理解了软件工程方法论的价值——它不仅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工具,更是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经历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发现自己对系统架构设计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有着特别的兴趣,这为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四、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虽然项目最终顺利完成,但过程中的教训同样珍贵。首先,我认识到沟通不及时的代价是巨大的——它会导致重复工作、接口不一致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其次,在时间管理方面,前期过于乐观的评估导致后期进度紧张,这说明准确评估任务难度的重要性。此外,在技术选型上,我们也曾因追求新技术而忽略了团队的实际掌握程度,走了不少弯路。还有在开发一个系统时不能一味的增删改查,要重视总体的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业务逻辑。比如在公司安全检查这模块需求上只是说“支持检查人手动录入检查日期、 陪同人员、 检查地点、 存在问题及检查照片等内容,并可添加办理人、检查人;支持办理人手动录入完成日期、整改措施及整改照片等内容”,但不能只是将他们全部放在一张表上一起做CRUD,要分析出“整改措施及整改照片”是安全员输入的,而公司的监察员只是负责填写“检查地点、 存在问题”等然后将表单发给安全员让安全员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进行解决。
展望未来,我将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加强系统设计能力,深入理解架构设计原则;二是提升沟通效率,学习更专业的团队协作方法;三是保持技术敏感性,建立持续学习的习惯。我计划通过参与开源项目、阅读技术博客、学习经典著作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虽然即将结束,但它所开启的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这个学期的经历让我明白,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热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牢记这些经验教训,以更成熟的姿态面对每一个技术挑战。
最后,我想用计算机科学家Alan Kay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我将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软件工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成长。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必将成为我专业生涯中的重要基石。
最后便是提出的三个问题:
1、我希望老师可以指导一下一些技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比如基础的增删改查如何用Spring Boot实现一个简单的增删改查接口,如何使用Git进行团队协作(提交、合并、解决冲突),如何调试常见的错误(如数据库连接失败、接口404等)等。
2、能不能把上课时间放在上午。
3、能不能在课堂上讲解一些项目代码的实际案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