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后感1
首先,书中提到的构建的复杂性和易变性让我意识到,软件开发不仅仅是写代码,更多的是在复杂的需求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现实中的软件需求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会发生改变。而在面对这些需求时,如何高效、灵活地做出调整,是软件开发者需要深刻理解并应用的技能。
单一职责原则(SRP)和开放-封闭原则(OCP)是书中提到的两个重要软件设计原则,它们在实际项目中至关重要。在我自己的学习与开发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缺乏对这些设计原则的理解,某些功能模块变得非常庞大且难以维护。通过书中的解释,我明白了将功能模块拆分,并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可以显著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例如,处理一个几何计算的模块,应该与图形显示分开,这样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依赖,还增强了模块的可移植性和复用性。
另一方面,开放-封闭原则的理解让我在设计软件时,尽量避免直接修改现有的代码,而是通过扩展的方式来应对变化。这种思想的应用帮助我避免了重复造轮子,并能在不影响已有功能的前提下灵活增加新功能,提高了开发效率。
在实践方面,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如何从数据和需求方面扩展的方式。这让我反思了之前的一些项目开发,在需求变更和数据量增加时,我未能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地进行扩展。例如,在处理数据时,书中建议不要简单地将数据硬编码进程序,而是应当设计一个灵活的框架,能够适应不同数据源和数据格式的变化。再比如,在需求扩展方面,书中提到的“动画显示排序过程”以及从“单一程序”扩展到“多个文件处理”是我在实际项目中常遇到的挑战,通过这些扩展我学会了如何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适应性。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书中提到的“变化的轴线”,也就是需求的变化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在软件工程中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为可能的变化预留扩展的空间。软件开发不仅仅是解决当前问题,而是要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并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来应对可能的挑战。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