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笔记

1、道生一的智慧

从0到1,或者说从无到有,意味着企业要善于创造和创新,通过技术专利、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形成壁垒,从而实现质的垂直型层级跨越,由此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而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这样的垄断足可让企业安享丰厚的利润。

即使对整个商业社会而言,这样的模式也开辟了非零和游戏的疆域,着眼于创造新价值,把市场的饼做大,这才是最终商业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救赎之道。而与之相对,从1到n只是复制,创造不了新价值,甚至可能沦为遍地抄袭的山寨模式。

以此为维度去审视当代的企业,我们可以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

  • 第一层境界: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有原型,工业流水线可以让产品大量地复制生产出来。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就是典型的从1到n的过程,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是企业追求赢利的过程
  • 第二层境界: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因而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实现纵向的传承,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自身。不过这样的纵向传承仍然还是在企业内部,仍然属于从1到n的过程
  • 第三层境界: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者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 

 

2、创业思维

初创公司往往是新科技的诞生地。从政界开国元勋到科学界的英国皇家学会,到商界的飞兆半导体公司的“八叛徒”,人们肩负着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而聚成小团体。

对“小团体”这种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很消极:因为在大组织中发展新事物很难,而单打独斗更是难上加难。

官僚阶层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冒险。在功能极端失调的组织中,要想获得晋升机会,告诉别人你在工作比挽起袖子做事更重要。

从另一个极端说,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

初创公司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你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

 

3、从90年代互联网泡沫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遭受硅谷之劫的企业家们从中学到4点经验,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在主导商业思想:

  • 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达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
  •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
  • 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
  •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或营销人员去推销,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科技应用于商业应该主打产品开发,而不是分销。

 

4、垄断企业的特征

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是什么样的?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

  • 专利技术
  • 网络效应
  • 规模经济
  • 品牌优势
  • 占领小市场
  • 扩大规模:最成功的公司会先在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里占据主导,然后扩展到相近市场
  • 破坏性创新

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也是企业通过垄断新市场盈利的方式。最好的项目可能是人们忽视的项目,或没有大肆宣扬的项目。最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 

 

5、不明确的金融

金融的不确定性可能很诡异。想想当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卖了他们的公司时会发生什么?他们拿钱做什么?在这样一个金融化的世界里,大概是这样的:

  • 企业家不知道拿钱做什么,所以存在银行里了
  • 银行家不知道拿钱做什么,所以他们把钱交给不同的机构投资人,用于不同方面的投资
  • 机构投资人不知道拿钱做什么,于是他们投资到了股票
  • 公司试图产生自由现金流来提升股票价格,做法是发放股息,或是回购股份,然后周而复始

在这样的循环中,人们都不知道拿钱在实体经济中做什么。

但是在一个未来不明确的世界中,人们就是喜欢无限的可选择性。钱比其他任何用钱能得到的东西更有价值。只有在一个明确的未来中,钱才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posted @ 2021-05-13 18:01  郑瀚Andrew  阅读(3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