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化的思想
假设你要申请银行贷款,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多个步骤,银行会让你按照一定的顺序提供各种信息。这就是典型的“窗口化思想”。
比如说:
-
第一步:填写个人信息(窗口1)
- 在第一个窗口,你只需要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年龄、收入等。银行并不要求你一次性提供全部贷款所需的材料,而是一步步引导你。你不需要一次性记住或者提交很多信息,这让你感觉更轻松。
-
第二步:选择贷款金额和还款方式(窗口2)
- 进入第二步,你需要选择贷款金额、还款期限等。此时银行系统会根据你输入的信息,给你一些推荐方案或提示。你仍然没有提交任何正式申请,只是在根据前面窗口的信息做更精确的决策。
-
第三步:上传证明材料(窗口3)
- 在接下来的窗口,系统会要求你上传个人财务证明、信用记录等文件。这个阶段只是完成申请的一部分,系统会给出逐步指导,比如文件格式、大小要求等。
- 此时,你的个人信息和贷款金额已经在系统中存在,银行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帮助你判断需要哪些材料,避免你提供不必要的内容。
-
最后一步:提交并等待审批(窗口4)
- 完成所有步骤后,你可以查看所有填写的内容并进行确认。银行系统会根据所有阶段的信息,最终生成一份贷款申请。然后,银行会根据你的贷款申请和背景资料进行审核。
-
窗口化的好处:
- 分步骤进行:每次只需要关注一个阶段,减少了信息负担。
- 渐进式处理:系统能根据前面的信息提示你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从而避免了在前期没有必要的信息。
- 减少错误:每个窗口都可以进行实时校验,确保信息正确后再进入下一步。
class ChatWindow:
def __init__(self, max_history_length=5):
# 初始化窗口,最多保留的历史对话数
self.history = []
self.max_history_length = max_history_length
def add_message(self, role, message):
# 添加用户/模型消息到历史
self.history.append((role, message))
if len(self.history) > self.max_history_length:
self.history.pop(0) # 超过最大历史长度时,移除最旧的消息
def get_conversation_context(self):
# 返回当前对话的上下文(历史消息)
return "\n".join([f"{role}: {msg}" for role, msg in self.history])
def process_input(self, user_input):
# 将用户输入添加到历史
self.add_message('User', user_input)
context = self.get_conversation_context()
# 这里我们模拟大模型的响应,实际上可以调用OpenAI GPT、LLama等API生成响应
model_response = self.generate_response(context)
# 将模型响应添加到历史
self.add_message('AI', model_response)
return model_response
def generate_response(self, context):
# 模拟模型响应,实际中这里可以替换成真实的AI模型API调用
return f"AI的回应:基于当前上下文生成的回答。上下文:\n{context}"
# 使用示例
def main():
chat_window = ChatWindow()
# 模拟多轮对话
while True:
user_input = input("请输入你的问题(输入'exit'退出):")
if user_input.lower() == 'exit':
print("退出对话")
break
# 处理用户输入,并获得模型的响应
response = chat_window.process_input(user_input)
# 打印模型响应
print(response)
print("-" * 50)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