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基于LeNet网络的中文验证码识别

基于LeNet网络的中文验证码识别

由于公司需要进行了中文验证码的图片识别开发,最近一段时间刚忙完上线,好不容易闲下来就继上篇《基于Windows10 x64+visual Studio2013+Python2.7.12环境下的Caffe配置学习 》文章,记录下利用caffe进行中文验证码图片识别的开发过程。由于这里主要介绍开发和实现过程,CNN理论性的东西这里不作为介绍的重点,遇到相关的概念和术语请自行研究。目前从我们训练出来的模型来看,单字识别率接近96%,所以一个四字验证码的准确率大概80%,效果还不错,完全能满足使用,如果每张图片的样本继续加大应该能取得更高的准确率,当然随着样本的加大,训练时间也随之增大,对硬件设备要求也越高,还有就是优化LeNet网络结构,目前这里只使用了三层卷积。

(一)开发准备

(1)开发环境

     软件环境:visual Studio2013+Python2.7.12+caffe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7-4790+GTX1080+RAM32G

(2)训练图片

  可以用于验证码的中文常用字大概3666个,每个字的训练大于等于50个,所以总共训练样本大概20万,其中80%用于训练集,20%用于测试集。样本收集是一个非常麻烦和耗时的过程,需要手工标注结果,我这里利用手工打码平台收集,最便宜一个验证码要4分钱,可以大概算一下,光为了收集这么多样本就将近花费1万RMB,还有配置一个GTX1080的显卡大概6千RMB,这点成本对一个公司还好,如果是对于个人投入还是不少,所以对于实验室的学生党玩深度学习成本还是蛮高的!

  训练集:26万样本图片

  测试集:13万样本图片

 

(二)图片样本处理

   目前验证码种类无极繁多,有数字、字母、中文、图片等等,不过本文主要介绍中文验证码的识别。中文验证码设计干扰的方式主要围绕:

  (1)背景色干扰

  (2)文字倾斜扭曲

  (3)干扰线

  (4)中文拼音并存(百度九宫格)

  (5)叠字

  针对不同类型的验证码需要分别处理,这些处理过程统称图片预处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预处理方式,需要针对不同的验证码做特殊处理,但是大体过程无外乎:灰度化、二值化、去干扰线、分割切图、标准化,这些过程用python实现都非常的简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直接上代码,需要import cv2:

 预处理

 调用预处理方法的代码:

 批量处理图片

 处理前的图片:

预处理后的图片:

 

 

(三)caffe模型配置

   模型配置阶段,需要进行caffe所需数据格式准备、训练集和测试集准备、Lenet网络结构配置等三步

  (1)训练集和测试集准备

    预处理阶段将验证码切割成四个图片后,需要将每个图片进行标准化为32*32像素大小的图片,不然caffe模型无法训练。标准化完成以后就需要把每个字的图片分拆到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去,这里代码就不贴了,根据个人喜好我设置一个字的训练集占80%,测试集占20%,然后把所有字用一个字典进行映射为数字编号,方便模型给出结果时我们能找到对应的汉字。

  (2)caffe格式数据

    为了生成caffe所需数据格式需要用到convert_imageset项目,在第一篇配置中已经编译好了这个项目,可以直接拿过来用,python调用代码如下:

 调用convert_imageset生成caffe数据格式

     生成成功过后可以分别在训练集和测试集文件夹看到如下两个文件:data.mdb和lock.mdb,都是caffe标准mdb格式的数据

  (3)Lenet网络模型

    目前Lenet模型已经非常成熟,最常用的是Lenet-5(5层),对于层数不需要太多的CNN网络用它完全足够了,当然现在更强大的模型还有:Alexnet、googlenet,VGG,resnet。resnet是今年刚出的,据benchmark的测试,对于人脸识别它可以完爆其他网络,层数更是可以多达200,有兴趣的可以看看:GitHub测评项目。对于Lenet有一个可视化的配置网站:http://ethereon.github.io/netscope/#/editor,这里配置的三层结构如下:

    模型总共包含三个卷积层,两个池化层,模型中最重要的几个设置参数:num_output、kernel_size、stride需要分别配置,模型的好坏除了层数结构的设计外,就看这几个参数是否配置的合理,具体的配置这里不详细讲解,相关讲解文章非常的多,也有很多优秀的论文可以借鉴,模型的结构代码如下:

 View Code

     

(四)训练模型

   到目前为止,准备工作都做完了,现在就可以利用python import caffe进行模型训练了,模型训练速度快慢主要看你GPU的配置如何,我开始用的GTX650,训练5000轮下来,就得消耗半天时间,实在无法忍受这个速度,就向公司申请买了一个GTX1080,那速度简直没法比,训练5000轮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调用模型的代码如下:

    cmd='caffe.exe train -solver=./caffe-master/caffe-master/windows/CaptchaTest/dpsample/solver/lenet_solver.prototxt'#训练语句
    os.system(cmd)
    os.chdir(path)

  模型训练中主要的输出参数有:loss,accuracy,如果你看到loss一直在收敛,每500轮输出一次的准确率也在提高,那么说明你的模型设计没什么问题,不然就得重新设计。训练完成后就能得到如下模型:

  

 

(五)使用模型

  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用测试图片进行测试,测试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调用模型
    deploy='.\dpsample\solver\lenet_deploy.prototxt'    #deploy文件
    caffe_model='.\dpsample\iterate_iter_5000.caffemodel'   #训练好的 caffemodel
    imgtest='./dpsample/data/val/685_363.png'    #随机找的一张待测图片

    net = caffe.Net(deploy, caffe_model, caffe.TEST)
    transformer = caffe.io.Transformer({'data': net.blobs['data'].data.shape})  #设定图片的shape格式(1,3,32,32)
    transformer.set_transpose('data', (2,0,1))    #改变维度的顺序,由原始图片(28,28,3)变为(3,28,28)
    #transformer.set_mean('data', np.load(mean_file).mean(1).mean(1))    #减去均值,前面训练模型时没有减均值,这儿就不用
    #transformer.set_raw_scale('data', 1)    # 缩放到【0,1】之间    已经在网络里设置scale,这里可以不用
    transformer.set_channel_swap('data', (2,1,0))   #交换通道,将图片由RGB变为BGR
    im=caffe.io.load_image(imgtest)                   #加载图片
    net.blobs['data'].data[...] = transformer.preprocess('data',im)       #执行上面设置的图片预处理操作,并将图片载入到blob中
    out = net.forward()
    prob= net.blobs['prob'].data[0].flatten() #取出最后一层(Softmax)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值,并打印
    print prob
    order=prob.argsort()[-1]
    print(order)
复制代码

  最后输出的order就是模型预测出最有可能文字的序号,再到文字和序号对应的字典中去查看就知道这里的识别对不对了!

#写在最后# 我是一个忠实的VS用户,所有代码都在VS编辑器实现的,它要能用python需要安装一个PTVS插件,在这里编辑python代码需要非常注意中文编码的处理,否则你会吃大苦头,不过相信我,其他编辑器能搞定的VS也一定没问题,只是你要有足够的耐心,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思考多搜搜问题的本质所在。

 

原创性声明:

本人在cnblogs上的ID为marso,博客地址为http://www.cnblogs.com/marso/,所有包含原创声明的博客均为本人原创作品。博客的内容除已注明的引用文献外均为本人独立研究成果。除特殊注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作品及其衍生品不得未经许可而用于商业用途。个人使用无需许可,但必须在引用部分(代码,基本思想或实现方案等)标示出原作者信息,发布时需附带本声明。(对于GPLv3下发布的作品,引用本人作品不需要许可,也不需要标示出引用部分或附带声明。)

关于“原创”的说明:文章发布前我会进行初步的相关搜索,如未发现有别人发表过类似内容的作品我才会发表。但是因为可能有遗漏,所以不能保证我的博客内容一定为“首创”,但一定可以保证“原创”。

欢迎转载,并请注明以下内容:

转载自博客园marso的Blog, 博客地址为http://%博客URL%,采用 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 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其中“%博客URL%”替换为被转载博客的实际URL。
posted on 2016-12-20 14:18  HackerVirus  阅读(1509)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