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访谈——岁月无声
最近看完了 @七印部落 发布的乔布斯1995访谈字幕版。这是1995 Bob Cringleg在制作《书呆子的胜利》时对乔布斯的一段非常完整的访谈,当时乔布斯还没有回归苹果,他自己的公司NeXT举步维艰,这段访谈在当年只播出了很少一段就被扔到车库里,直到2011年才重见天日。@七印部落 花费5个月业余时间,累计听译11700个英文单词,推出了中文字幕版《遗失的访谈》,感谢 @七印部落 的工作。
看这段访谈的时候,乔布斯还非常年轻,让人恍惚中感到岁月穿梭时光流转。看完之后才知斯人已去,岁月无声!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些听来有感的段落,并辅以自己的思考。
1、陈规陋习——folklore
很多时候我们初入江湖,不知深浅,不知道什么事能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即使怯生生问了,得到的答复往往是,That's the just way it's done(我们向来这么做),于是我们慢慢也变得成熟、圆滑和懒惰,不再去从深层次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别人也这么做。慢慢的,这些东西就成为了folklore(陈规陋习)
一个坏的习惯或传统,可能延续十年、百年、千年,直到那个打破陈规陋习的人出现!
提问、思考和努力工作,你就会抛弃这些陈规陋习,找到布满荆棘也满是鲜花的另一条鲜活的路。
2、为什么要编程
乔布斯建议每个人都去学习或了解一门编程语言,因为编程会教会你另一种思考方式。
为什么要编程呢?第一编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轻松的完成工作,第二编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因为编程本身就是思考的镜子。
思考最大的价值在于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看待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自怨自艾。烦的时候想想宇宙洪荒、大江东去,你的烦恼也许就随风而去了。
3、富有的感觉
乔布斯从小被养父母养大,创立苹果公司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但是他在23岁时身价就达到100万美金,24岁1000万刀,25岁1亿刀。
但这不重要,他从来不是冲着钱去的。富有之后乔布斯依然生活极简,一生如此。
财富应该是一种资源,允许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你去实现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事情。但是钱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人才、产品,以及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
不为钱工作,然后去挣钱。
4、施乐的宝藏
1979年底,乔布斯去施乐公司参观他们的技术成果。施乐给乔布斯展示了三个项目,一个是面向对象编程、一个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后一个才是图形用户,也是最吸引乔布斯的项目。『那是我一生见过最美丽的东西,很快我意识到所有的计算机都该是这样。』
这三项科技成果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将焕发出最璀璨的光华,但是非常可惜,这些光辉都不属于施乐,像施乐这样一座科技金山,为什么最后完全失去光芒,沦为石块,这真是让太人费解,我们看看乔布斯是如何解读的……
5、关于产品
掌控传统公司的人是营销和市场部门,而在官僚垄断科技企业内部(IBM和施乐中枪)也是一样,即使产品部门的人做出了更好的产品,又能怎么样呢?已经垄断市场的公司是不会想到通过产品创新来提高业绩的,想提高业绩他们会觉得还是压榨营销部门来的靠谱,慢慢公司就丧失了打造优秀产品的热情和能力。
在施乐研究院,那些天才的技术人员私底下把管理层叫做墨粉脑袋,就是完全不可交流不可救药的意思。所以,施乐在极有可能成为90年代的微软的情况下,失败了,变成历史。
那么对于产品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创意呢?
很多人以为有了伟大的绝妙的创意,就算成功了90%,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优秀的创意与产品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在实现创意的过程中,会再思考和再加工,想法和创意可能会变的面目全非,你需要调整、让步、修改、完善、梳理、尝试各种组合,形成最终的产品。过程和团队非常重要。
期间乔布斯还举了一个磨石机打磨出美丽石子的隐喻,我就不复述了,有兴趣用Google百度一下。
6、大公司有毒
每个公司都是从小变大,之所以能够变大,就是因为有可取之处,因为某些事情作对了。而公司规模扩大后,大部分公司就会变的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的继续成功。于是管理层开始充满幻觉,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员工就会把遵守流程和纪律当作工作本身,而不是去创造伟大的产品。
经验告诉我,优秀的人才是那些一心想着产品的人,而不是关注管理和流程本身。
注意,这里的大不是规模,而是臃肿。
7、关于Macintosh
乔布斯说Lisa失败后,他重组了个小组用来研发Macintosh拯救苹果,但我个人以为,在这一点上,乔布斯有所保留,毕竟当年还比较年轻,事实的真相是……
Macintosh起源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项目,项目名称叫做“安妮”,项目的负责人是杰夫·拉斯金。
杰夫·拉斯金是一位技术天才,也是苹果的第31位员工。拉斯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里写道,计算机应该具备图形界面,而不仅仅是纯文本。另外,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为大众制造价廉物美的电脑。1979年,拉斯金说服了当时苹果公司的管理者迈克·马库拉,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项目组用来研发廉价的、同时具备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的电脑,当时这个项目代号非常悲催的被命名为“安妮”,后来拉斯金觉得太女性化了,于是更换了项目代号,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苹果来命名,叫做麦金托什(McIntosh)。但是为了避免与另一家音响设备制造商麦金托什实验室(McIntosh laborator)重名,拉斯金对这个单词做了些微调,改为大家现在熟知的Macintosh。
Macintosh项目初期,整个项目组只有四名研发工程师,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项目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下,讨论的主题不是加人加钱,而是啥时解散。好在拉斯金每次都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项目得以延续。终于有一天,Macintosh被乔布斯盯上了,这下拉斯金不担心项目被解散了,而是什么时候这个项目会被乔布斯据为己有。
乔布斯非常欣赏拉斯金的想象力,但是对价廉物美这个词不太感冒。他告诉拉斯金不用过于考虑电脑的成本,要做完美的产品,性能同样需要优先考虑。乔布斯让工程师为Mac换上性能强劲的摩托罗拉68000,用来支持鼠标和华丽的图形效果。工程师这一次站到了乔布斯这一边,哪个程序员会不希望自己的程序跑在更好的硬件上呢?
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乔布斯代替拉斯金接管了Macintosh项目组,开始了Mac传奇的征程……
8、卓越和普通
生活中大多数事物,卓越与普通之间的差距不会超过两倍。但是在软件行业,这种差距通常会超过几十倍或上百倍。
不在软件行业的人也许很难理解,大家都在编程,难道卓越的程序员会写出超过普通程序员上百倍的代码么?显然不是这样,但是卓越的程序员可以用简练优雅的代码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卓远的程序员可以花半天的时间解决困扰普通程序员半个月的问题。这些才是真正的差距,卓越程序员创造了百倍普通程序员的利润,但大多数的他们并没有享受百倍的待遇,所以,如果你的团队里有卓越的程序员,那是你的运气!
对此,乔布斯的建议是,构建一个团队只需找到才华横溢和不甘平庸的5个人,让他们形成合作关系,然后他们会找到更多同一档次的人,自动扩展团队,并做出伟大的成就。
9、对于乔布斯的暴脾气和经常骂人为狗屎的恶习,乔布斯解释说,在他眼里只有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去考虑人情是非和办公室政治。并且他认为牛人有足够的自信,不怕被他称为狗屎。对此我深表疑虑,那得多强大的内心啊:)
10、关于微软
在1995年的这段采访中,乔布斯基本从精神层面秒杀了微软,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一流经营,三流产品,并且没有品位!他认为微软的产品既没有灵魂也没有魅力,更让人难过的是客户居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
这一点该怎么理解呢?我来举个例子说说,当年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叫做Windows Mobile,这个系统是按照PC操作系统的模式来设计的,有桌面和开始菜单,想进入某个程序,需要用触摸笔点击开始—>程序,在菜单里找到你想使用的程序并打开。如此灭绝人性的使用体验,在开创性的iOS操作系统横空出世之前,使用者的感受是,还可以!
乔布斯认为,人活着是为了追求极致并分享美好的东西给人类,而不是做三流产品并赚钱。这样社会才能进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更美好的东西。微软不过是另一个麦当劳,哈哈。
11、关于NeXT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开创了另一家公司叫做NeXT,意为下一代计算机。
他认为,计算机产业要创新需要靠软件,但是软件的开发方式在那20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当时的Macintosh虽然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但是提高了程序员开发软件的难度。而NeXT公司采用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不仅能够提升软件开发速度,而且质量更好。
从后续十年的发展来看,这个预言更像是给Java做出的预言,NeXT使用的语言Objective-C是在iPhone和App Store发布之后才开始风生水起的。
访谈一年后,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创建的NeXT公司的操作系统NeXTSTEP最终变成了苹果的OS X,这真是宿命轮回!
12、展望
乔布斯在1995年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精准的展望:计算机将不再是独立的,互联网将把它们联结起来;在线电子商务将取代电视购物;Web技术将成为重要的里程碑,其巨大潜力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计算机行业。
并且,微软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连这都预测袅~~~)
结语:采访结束一年后,乔布斯将NeXT出售给苹果,在苹果即将破产之际,乔布斯重新接管了他创办的苹果公司,并开始了美国商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拯救行动和伟大复兴之路。
随着iMac、iPod、iTunes、iPhone、iPad等创新产品的推出,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他追求极致,分享给人类最好的产品体验,改变了世界!
一切都取决于品位!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Mac,经常被问道Mac的使用问题和技术问题。遂决定,每天发布一则#Mac技巧#。同时发布于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Mac技巧”,微信号sagacity-mac,有微信账号的童鞋扫描下图片或搜索微信号即可

如何组建开发团队
最近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为公司签下一个新的项目,因此就需要组建该项目的开发团队。在反复的筛选简历和面试了50+名程序猿后,开发团队的骨架基本形成。下面就对这段时间的招聘工作进行一些总结:
1, 如何筛选简历
因为本项目开发时间紧并且使用的都是相对比较新的技术,所以在选择开发人员上尽量以相对资深的程序员为主。最开始的要求是3年以上的经验,后来在人员招聘过半后又将要求提高到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承认如此切分可能对有些程序员不是很公平,肯定会有没有达到我们工作年限的技术牛人,不过因为招聘也是需要计算时间成本的,要招聘十几名程序员的话,大致需要阅读几百份简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起码在第一关能筛选掉80%不合格的候选人。
本职位的JD大概描述了十几个技术点,我们当然是希望候选人全部都具备相关的经验,不过这也不太现实,从我个人的经验我会把比较重要的技术点放在前几位,如果这几个技术点都不满足的话,我们就会放弃这个候选人。因此如果各位在今后应聘工作的时候,可以参考公司的背景和项目的背景来推断这个JD的核心要求,这样更能有的放矢。
2, 如何面试
关于如何面试的问题很多人都已经从各个方面进行过论述了,并且也没有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所以这里只谈谈我是如何面试开发人员的。面试是一个考察候选人是否适合这份职位的过程,也是候选人初步了解要应聘的公司以及项目情况的渠道。面试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过程,很多人也会根据个人喜好来评价开发者。因此很多公司就会以笔试的形式来从客观的角度先行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考察。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笔试的,并且也不会去应聘有笔试环节的公司。但是作为项目的管理者,我也知道笔试时面试初级开发人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面试的候选人比较资深的话就不是很合适了。下面谈谈具体面试的过程,因为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在考察候选人的同时,候选人也在考察你。我认为在面试过程中,招聘方是属于比较弱势的。因为我们不了解候选人,所以需要费劲浑身解数来考察候选人是否合适,如果候选人精通此道的话,招聘方很容易找到一个不是很合适的人员。我认为在面试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以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来拷问候选人。我会以平常交流的方式进行面试,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嘛。面试开始时,我会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并且先以一下small talk作为开场白,比如聊聊候选人怎么来的,路好不好找什么的,消除一下紧张的气氛,让候选人很快的进入状态。然后我会让候选人进行自我介绍,这里的自我介绍不是让候选人介绍一下什么毕业院校啊、专业啊、工作过的公司啊神马的。不认真看简历就约面试的一切行为都是耍流氓!我会让候选人重点介绍一下开发过的项目,在项目中负责的工作担任的职位。毕竟我看过的简历,没几个会很详细的介绍过项目的构架啊、使用的技术神马的。在听取过介绍后,我会根据项目经历详细问一下候选人关于开发过的项目的情况,比如会问项目的具体实现功能、使用的技术、用户的数量以及数据库的数量级。通过听取这些问题的回到,可以了解到候选人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并推断出他在项目中的大概定位。然后对应中级人员会根据项目中使用的技术点,提一些相关的问题;高级人员会让他们跟我画一下项目的构架图,并讲解设计的思路。并且在高级人员讲解过构架图中,我会根据构架图来提出一些设计上或者构建上的问题,并且在某些点上问他们如何对现有构建进行改进来避免一些问题或者如何对现有构建进行扩展。这样交流下来就可以对候选人的技术能力有个大概的评价了。然后会抛出一些JD相关技术点的技术问题,请候选人回答。问题可能会包括基础知识、原理以及扩展使用等等。有人会说这类问题只要准备准备谁都知道,也不屑于回答这些问题。不过从我的角度来讲,招聘方毕竟属于弱势群体。我们需要无所不用其极的来了解你的技术能力,回答技术问题和写代码都可以考察这方面的能力。并且如果你真的想要应聘这份工作,提前准备准备也算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吧。并且这部分也不会称为我们拒绝一位候选人的重要因素,除非您答的实在太不让我们满意了。(P.S. 这次面试过程中的确遇到过一问三不知的候选人,并且已经后了5年工作经验,简历也很符合。)然后对应有过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比如项目经理或开发组长,我会提一些跟管理有关的问题,比如项目延期、风险识别和开发人员管理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这里考察的是候选人的系统性思维。通过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了解你的工作风格和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类问题候选人回答的逻辑性越高并且兼顾的方面越多相对来说得到的评价也会越高。最后我会让候选人对我们进行提问,可不要小看这部分时间。第一这部分问题是你了解公司以及工作的最直接的手段;第二这部分也是我们考量你是否想得到这份工作的依据。这部分问的多问的好的,肯定得到大大的加分。从我的角度,我会建议候选人问些项目相关、公司相关的问题;我也会认真的对候选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候选人问到了项目周期、进度以及开发技术相关的问题或者问些对公司的平台和个人的发展的问题,我会认为候选人对工作比较认真负责并且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能更容易的适应工作。
最后呢,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要讲讲面试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是态度,面试呢需要有个谦虚的态度没错,但是过于谦虚了就变成了谦卑。如果你过于谦虚谨慎会影响面试官对你的评价。我就遇到一位候选人,他的态度实在是过于谦虚了,并且技术能力一般,给我的直接印象就是对其能否胜任工作产生疑问,最后综合权衡放弃了该候选人。我建议面试应该有个端正的态度,要以平常心来面对面试官;如果真要是遇到了盛气凌人的面试官,那就去你妹,这年头工作还是有的是的,有能力到哪都有饭吃。第二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招聘时考量的重中之重,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有的候选人在面试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表现出攻击性和不容易妥协的性格。如果碰到这样的候选人,我就会思考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Team Player,他是否会对团队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这样的人是否难于管理。我不排除这样的人很有可能是技术大牛,所以才这么不合群。但是我们目前面对的项目,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很大程度上需要依照甲方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这样的人哪怕技术很牛,我感觉也不是很适合我们这里的项目。
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大堆,希望对广大的求职者和招聘方能起到点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