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_02_物理层
2.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比特流,它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连接传输媒体的接口的特性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引线数目排列等
-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内的各条线上的电压范围
- 功能特性:指明每条线上的高低电平所表示的含义
- 过程特性:指明各种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发送端、传输网络、接收端。
2.2.2 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
码元:基本波形单元,例如一个正弦波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输信号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只能有单向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收发信息,但收发不能同时进行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收发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往往包含很多低频信号,甚至直流信号,需要进行调制后才能由信道传输
调制分为两大类:
-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这种过程称为编码(coding)。
-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carrier)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模拟信道(比如光纤)中传输。
-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1) 双绞线: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媒体,分为屏蔽型和非屏蔽型。
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带宽取决于电缆的质量。
3)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可以传输多束光)和单模光纤(单束光)。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传输
1)短波通信(高频通信):主要靠电离层的反射,在空间是直线传播的。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传输速率较低。传统短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1)频分复用:不同的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内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
2)时分复用:不同的用户占用不同的时间段。
3)统计时分复用:不是固定地分配时间段,而是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间段。
2.4.2 波分复用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使用一根光纤来同时传输多个光载波信号。
2.4.3 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常用的手段叫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