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在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时,任课老师推荐了我们读《构建之法》这本书。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就已经觉得是一本又难读懂的书,但没想到的是作者又幽默又诙谐的写作风格吸引住了我,让我不觉得这本书的枯燥。在这过去,学习编程语言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借鉴同学的,又或者百度,久了之后发现,不只是你一个人不会,而且大多数。身边编程的同学只有那么几个,所以对编程也放松、怠慢了许多,但是我知道作为一个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这样混日子是不行的。在读到这本书时,我发现,编程就像是解决数学问题一样,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再把小问题一一解决,编程就轻松了许多。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让编程成为一种习惯,而非被人赶着催着才去动手。粗略的浏览完这本书,在我脑海里大概有了这几个问题。

1、有客户需求才有软件开发,每一个软件的开发都有其商业价值,那么当一个软件其商业价值很小,客户需求量很少的时候,那么这个软件还有开发的必要吗?

2、什么样的软件工程师才算得上是高级、优秀,只是达到用户的需求才称得上吗?

3、团队成员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而非团队成员都是各种行动,独立完成任务。有些团队的模式是瀑布模型,然而这个模型是单项的,不可逆的过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在某个步骤中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没有及时的被发现,直到最后做好了成品才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这时,非团队模式是不是显得更有优势?

4、敏捷流程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5、编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即枯燥又乏味的事,而我对编程不太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对编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