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2

阅读《构建之法》后,我印象最深的另一个章节就是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其中主要的理论和知识点,评价软件工程师水平的

主要方法,技能的反面,TSP(Team Software Process,团队软件过程)对个人的要求,软件工程师的思维误区。

其中对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在第一章中提到:软件工程包括了开发、运营、维护软件的过程中的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软件工程把这些相关的技术和过程统一到一个体系中,叫“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的效率,以及提升用户满意度、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团队里一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个人开发流程。

本章中还为我们指出了初级软件工程师是如何成长的:

1、积累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提升技术技能,例如:对Java、C/C++、C#的掌握,诊断/提高效能的技术、对设备驱动程序、内核调试器的掌握;对于某一开发平台的掌握等等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我觉得这一技能无论在任何行业都很重要)职业技能有以下几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执行力;就这几方面而言,我自身做的极其的不好,自我管理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很好地安排,比较乱;表达与交流能力更是欠缺,在公共场合与人分享一些意见等还会有些小紧张等;与人合作能力也是极其欠缺,与人协调不好任务;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执行力不强,做事喜欢拖拉,这个问题在以后从业中也是很大的问题。

5、实际成果。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工作量和软件质量呢?

项目、任务有多大?

花了多少时间?

质量如何?

是否按时交付?

软件工程师的一些思维误区:

分析麻痹

不分主次,想要解决所有依赖问题

过早优化

过早扩大化、泛化

我可能目前的经历的项目太少,我只对第二点有极深的感受,做程序总是想一下做到最好,但是自身的能力也不是很够,在过程中就迷失了自我,忘了最初要做啥了,在以后的开发中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得完善项目,最后达到目标。

posted @ 2019-03-23 16:31  K_Y  阅读(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