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众包
新闻
博问
闪存
赞助商
HarmonyOS
Chat2DB
所有博客
当前博客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焦涛
记录学习的点点滴滴。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订阅
管理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45
下一页
2012年8月11日
看刘未鹏先生的博客的一些摘记
摘要: 最近花了3天左右的下班时间和上班之前的时间把刘未鹏先生关于学习方法的相关博客看了一遍,觉得讲得很有道理,下面把觉得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摘录下来了。 特别说明:本文是我对刘未鹏先生关于学习方法相关博文的阅读后的一些总结和整合。如有需要请查看原文博客园地址 (一)英语的学习方法 看英文版的书wikiped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1 08:54 焦涛
阅读(8398)
评论(2)
推荐(2)
2012年8月10日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不是书评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我虽不是经济学专业,但是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的教材,或者直接翻开 wikipedia 的 economics 条目,都会看到物以稀为贵这条铁律。人才作为资源的一种,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稀缺性,换种说法也可以叫做不可替代性。一种资源越是稀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再加上如果这种资源是一种具有实实在在使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那么其价格就会越高。问题是,如何构筑你的个人知识体系,使得你的知识技能集尽可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呢?CSDN 的孟岩先生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博客“技术路线的选择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用有说服力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17:23 焦涛
阅读(300)
评论(0)
推荐(0)
不是书评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不是书评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进度条的设计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同样的耗时,如果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弹出一个完成消息,中间没有任何动态变化,那么整个过程就会让人等得非常焦急,导致一些人干脆把程序关了了事。如果有进度不断更新,那么对整个过程耗时的心理感受就会远低于实际值,用户也不会郁闷到把程序关了。(你有多少次在银行处理手续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把一堆材料不停地倒腾来去,心里多希望他们可以在柜台小窗口上投影一个进度条?)这里的原因在于,没有进度提示的话,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等待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如果有不断增长的进度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08:17 焦涛
阅读(250)
评论(0)
推荐(0)
方法论、方法论——程序员的阿喀琉斯之踵 (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方法论、方法论——程序员的阿喀琉斯之踵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以前,我认为一个事物对我没有直接用途的时候就不会去理会它,心理学上说我们都戴着自己的认知偏见的有色眼镜去有选择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纷繁的信息经过我们的认知图式过滤之后便成为少量有序的事件,所以我们都在有强烈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事物和忽视另一些事物,然而,这样可能会导致丧失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而总是将知识面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当然这倒也不是说看到什么都要凑上去学一学。如何在这两者中间取得折中,我觉得一个好的办法是先简略地想一下这是个什么东东,他的本质是什么,出现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等等比较“高层”的问题(即“Wha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07:59 焦涛
阅读(265)
评论(0)
推荐(0)
2012年8月9日
[BetterExplained]遇到问题为什么应该自己动手 (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BetterExplained]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 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1.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为什么是很聪明的做法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不停地试图做最优经济决策,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为适应远古社会而进化的大脑未必适用于现代工业社会(《Mean Genes》,《进化心理学》,《How We Decide》),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超市为选择哪一卷卫生纸斟酌半天(《Predictably Irrational》),却在面对生活中重大抉择的时候轻易就随波逐流(《Paradox Of Choice》)。我们的很多决策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从进化时间上比较“旧”的大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09 22:47 焦涛
阅读(207)
评论(0)
推荐(0)
[BetterExplained]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BetterExplained]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让我稍微说得更详细一点:学习新知识并将其存放于大脑中,最终的目的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得起来去使用。因此,学习的有效性显然应该这样来衡量:当遇到需要用到学过的知识的时候,相关的知识是否会自动从你脑海中“蹦”出来,最起码——能否通过有意识的搜索将它们提取出来。这可不像它听上去那么简单,否则就不会有“掉书袋”、“读死书”这种修辞手法了。为了更深入地说明这一点,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关于学习与记忆机制的实验:《找寻逝去的自我》上提到这样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09 22:18 焦涛
阅读(240)
评论(0)
推荐(0)
[BetterExplained]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 (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BetterExplained]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写一个博客有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阿灵顿的情况属于例外,而非常态,就像不能拿抽烟活到一百岁的英国老太太的个例来反驳抽烟对健康的极大损伤一样)让我说得更明确一点:用博客的形式来记录下你有价值的思考,会带来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Note:碎碎念不算思考、心情琐记不算思考、唠唠叨叨也不算思考、没话找话也不算思考,请以此类推。下面是我个人认为写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的最大的几点好处:1) 能够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自己既写博客,也读别人的博客,在这个时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09 19:28 焦涛
阅读(197)
评论(0)
推荐(0)
[BetterExplained]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BetterExplained]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我经常在走路和睡前总结所学过的内容,思考遗留的问题,一段时间的阅读和思考之后,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就会逐渐浮现在脑海中。然后我会将它书写下来,然而,我往往非常惊讶地发现,当我书写的时候,新的内容仍然源源不断的冒出来,就像我的键盘自己也会思考一样。大半年前的时候,我曾在一篇文章《跟波利亚学解题》中写到将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记录下来的好处,现在再次回忆起来,当时列出的几点其实不仅对于问题求解是大有好处,对于平时的思考也是同样的道理。书写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人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像是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09 13:05 焦涛
阅读(209)
评论(0)
推荐(0)
暗时间(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暗时间 红色字为转载者自己标记。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也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对于CPU来说同样的一天,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大脑也是如此。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我们经常听说“心理年龄”这个词,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龄更大。有人用10年才能领悟一个道理,因为他们是被动领悟——只有在现实撞到他脸上的时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后还是不记得时时提醒自己,结果很快时过境迁抛之脑后,等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09 12:52 焦涛
阅读(189)
评论(0)
推荐(0)
学习与记忆(转载)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学习与记忆正儿巴经学习算法算起来也有快两个月了,之前作为计算机工科生虽然算法和数据结构是必修课,但实际上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相当肤浅,更遑论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因此,所谓“正儿巴经”学习算法,意即开始对算法思想的本质进行归根究底的过程、对思维方法论进行归纳抽象的过程、对各种解题技巧进行一般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练习来让记忆内隐化的过程..在“正儿巴经”学习算法之前,我曾经有大半年时间都在用业余时间“正儿巴经”地学习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所以在开始正经思考算法问题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细琢磨一直令我困惑的问题——那些看似抓不到摸不着的灵感到底是怎么来的。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最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09 08:41 焦涛
阅读(201)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45
下一页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