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不是书评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我虽不是经济学专业,但是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的教材,或者直接翻开 wikipedia 的 economics 条目,都会看到物以稀为贵这条铁律。人才作为资源的一种,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稀缺性,换种说法也可以叫做不可替代性。一种资源越是稀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再加上如果这种资源是一种具有实实在在使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那么其价格就会越高。问题是,如何构筑你的个人知识体系,使得你的知识技能集尽可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呢?CSDN 的孟岩先生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博客“技术路线的选择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用有说服力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17:23
焦涛
阅读(30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不是书评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进度条的设计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同样的耗时,如果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弹出一个完成消息,中间没有任何动态变化,那么整个过程就会让人等得非常焦急,导致一些人干脆把程序关了了事。如果有进度不断更新,那么对整个过程耗时的心理感受就会远低于实际值,用户也不会郁闷到把程序关了。(你有多少次在银行处理手续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把一堆材料不停地倒腾来去,心里多希望他们可以在柜台小窗口上投影一个进度条?)这里的原因在于,没有进度提示的话,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等待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如果有不断增长的进度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08:17
焦涛
阅读(25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本文转自 刘未鹏 方法论、方法论——程序员的阿喀琉斯之踵红色标记为转载者自己添加。以前,我认为一个事物对我没有直接用途的时候就不会去理会它,心理学上说我们都戴着自己的认知偏见的有色眼镜去有选择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纷繁的信息经过我们的认知图式过滤之后便成为少量有序的事件,所以我们都在有强烈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事物和忽视另一些事物,然而,这样可能会导致丧失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而总是将知识面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当然这倒也不是说看到什么都要凑上去学一学。如何在这两者中间取得折中,我觉得一个好的办法是先简略地想一下这是个什么东东,他的本质是什么,出现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等等比较“高层”的问题(即“Wha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07:59
焦涛
阅读(265)
评论(0)
推荐(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