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必会之-InnoDB
InnoDB两大类索引
- 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 也较聚簇索引
- 普通索引(secondary index)
简单来说,通常主键为聚集索引,其他属性为普通索引
InnoDB规定每个表都必须有聚集索引且只有一个:
- 如果定义了主键,那么主键就是聚集索引
- 如果没有定义,第一个非空 unique列就是聚集索引
- 如果再没有,会自动生成一个隐藏的row-id作为聚集索引
结构
索引的结构为B+树
- 聚集索引:非叶子节点存储key,叶子节点存储行记录
- 普通索引:非叶子节点存储key,叶子节点存储value值 + 主键值 (不是存储行记录头指针!MyISAM的索引叶子节点存储记录指针。)
- 索引包含null:放在B+树的最左边
回表查询:
普通索引无法直接定位行记录,所以对于普通索引,需要二次查找,先通过普通索引找到聚集索引,再通过聚集索引找到行记录。
先定位主键值,再定位行记录,它的性能较扫一遍索引树更低。
索引覆盖
在explain查询计划优化章节,即explain的输出结果Extra字段为Using index时,能够触发索引覆盖。
简单来讲,只需要在一棵索引树上就能获取SQL所需的所有列数据,无需回表,速度更快。
也就是说,根据索引查询时能一次性命中要查询的数据就是索引覆盖,无需会表再查一次,提高效率,此时explain后出现Extra:Using index
索引覆盖的实现
select id,name from user where name='xxx'; (Extra:Using index。)
能够命中name索引,索引叶子节点存储了主键id,通过name的索引树即可获取id和name,无需回表,符合索引覆盖,效率较高。
select id,name,sex from user where name='shenjian'; (Extra:Using index condition)
能够命中name索引,索引叶子节点存储了主键id,但sex字段必须回表查询才能获取到,不符合索引覆盖,需要再次通过id值扫码聚集索引获取sex字段,效率会降低。
此时如果使用联合索引 {index(name, sex)} ,就能避免回表查询: Extra:Using index。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sex varchar(5),
index(name, sex)
)engine=innodb;
limit、offset
//从表的第2条开始,读10条数据
select * from C limit 10 offset 1
//等价于
select * from C limit 1,10
如果要从第100000… 开始读数据,那么offset会特别大,必然慢SQL,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
延迟加载
-
使用联合索引 index(sex, score)
//方式一: select <col> from A where sex = 'M' order by score limit 100000,10
-
使用覆盖索引:先从覆盖索引中获取100010个id,在丢掉前100000条id,保留最后10个;
//方式二: select <col> from A inner join(select id from A where a.sex = 'M' order by score limit 100000,10) as a using(id)
索引覆盖优化SQL
-
MySQL5.6之后对覆盖索引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支持索引下推的功能,把覆盖索引所覆盖的字段进一步筛选,尽量减少回表的次数,此时为 (Extra:Using index condition)。
-
如果使用的是机械硬盘的话,要进一步进行优化,随机硬盘很怕随机读写,有一个磁盘寻址的开销,可以打开Multi range read,可以在回表之前把ID读到buffer里,进行排序,把原来的一个随机操作变成一个顺序操作。
-
覆盖索引可以避免比如在排序时用到的一些临时文件,可以利用最左原则和覆盖索引配合,减少索引的维护
-
对于普通索引,如果是写多读少的服务,并且服务的唯一性要求没那么高,或者业务代码可以保证唯一性时,可以用普通索引。因为普通索引可以用到Change Buffer,可以把一些写操作缓存下来,在读的时候进行merge的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写入的速度和内存的命中率
-
如果索引走不上,可以考虑:
- 是否是SQL有问题;
- 或者对索引字段进行一些函数操作,在连接查询时两个表的编码不一样;
- 或者字段类型不一样,比如String赋给它一个ID,在MySQL里默认会把String转为ID,用到了隐式的cast函数转换
- 可能是索引统计信息有问题,可以Analyze table重新统计索引信息,因为索引信息不是一个准确值,是随机采样的过程
- 如果业务表增加太多,内存的空洞比较多,都有可能造成内存索引选择的问题
场景1:全表count查询优化
添加索引:
alter table user add key(name);
然后进行查询:select count(name) from user; 此时就通过索引覆盖提高查询效率
场景2:列查询回表优化
select id,name,sex ... where name='shenjian';
将单列索引(name)升级为联合索引 index(name, sex),即可避免回表。
场景3:分页查询
select id,name,sex ... order by name limit 500,100;
将单列索引(name)升级为联合索引 index(name, sex),也可以避免回表
MVCC机制
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翻译为多版本并发控制,其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数据库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
MVCC最大的优势: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下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MySQL基本机构
MYISAM并不支持事务,所以InnoDB实现了MVCC的事务并发处理机制
SQL事务隔离级别
read uncommitted
读未提交: 一个事务还没提交时,它做的变更就能被别的事务看到。
read committed
读已提交: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做的变更才会被其他事务看到。
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总是跟这个事务在启动时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未提交变更对其他事务也是不可见的。
serializable
串行化 :对于同一行记录,“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
而MVCC只在RC读提交和RR可重复度的隔离级别下才出发该机制
InnoDB相比与MYISAM的提升就是对于行级锁的支持和对事务的支持,而应对高并发事务, MVCC
比单纯的加行锁更有效, 开销更小。
在不同的隔离级别下,数据库通过 MVCC
和隔离级别,让事务之间并行操作遵循了某种规则,来保证单个事务内前后数据的一致性。
并发事务可能出现的问题
Lost Update
更新丢失: 多个事务对同一行数据进行读取初值更新时,由于每个事务对其他事务都未感知,会造成最后的更新覆盖了其他事务所做的更新。
dirty read
脏读: 事务一个正在对一条记录进行修改,在完成并提交前事务二也来读取该条记录,事务二读取了事务一修改但未提交的数据,如果事务一回滚,那么事务二读取到的数据就成了“脏”数据。
non-repeatable read
不可重复读: 个事务在读取某些数据后的某个时间再次读取之前读取过的数据,发现读出的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者删除,这种现象称为“不可重复读”
phantom read
幻读: 个事务按相同的查询条件重新读取以前检索过的数据,发现其他事务插入了满足查询条件的新数据,这种现象称为“幻读”
MVCC原理
在InnoDB中MVCC的实现通过两个重要的字段进行连接:DB_TRX_ID
和DB_ROLL_PT
,在多个事务并行操作某行数据的情况下,不同事务对该行数据的UPDATE
会产生多个版本,数据库通过DB_TRX_ID
来标记版本,然后用DB_ROLL_PT
回滚指针将这些版本以先后顺序连接成一条 Undo Log
链。
- 表中每行记录
DB_TRX_ID
: 事务id,6byte,每处理一个事务,值自动加一。
DB_ROLL_PT
: 回滚指针,7byte,指向当前记录的ROLLBACK SEGMENT
的undolog记录,通过这个指针获得之前版本的数据。该行记录上所有旧版本在 undolog
中都通过链表的形式组织。
还有一个DB_ROW_ID(隐含id,6byte,由innodb自动产生)
,InnoDB下聚簇索引B+Tree的构造规则:
如果声明了主键,InnoDB以用户指定的主键构建B+Tree,如果未声明主键,InnoDB 会自动生成一个隐藏主键,说的就是DB_ROW_ID
。另外,每条记录的头信息(record header)里都有一个专门的bit
(deleted_flag)来表示当前记录是否已经被删除
Undo log链的构建
-
事务A对DB_ROW_ID=1这一行加排它锁
-
将修改行原本的值拷贝到Undo log中
-
修改目标值产生一个新版本,将
DB_TRX_ID
设为当前事务ID即100,将DB_ROLL_PT
指向拷贝到Undo log中的旧版本记录 -
记录redo log, binlog
INSERT: 产生一条新的记录,该记录的DB_TRX_ID
为当前事务ID
DELETE: 特殊的UPDATE,在DB_TRX_ID
上记录下当前事务的ID,同时将delete_flag
设为true,在执行commit时才进行删除操作
MVCC的规则大概就是以上所述,那么它是如何实现高并发下RC
和RR
的隔离性呢,这就是在MVCC机制下基于生成的Undo log链和一致性视图ReadView来实现的。
一致性视图的生成 ReadView
要实现read committed
在另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其他事务可见和repeatable read
在一个事务中SELECT操作一致,就是依靠ReadView,对于read uncommitted
,直接读取最新值即可,而serializable
采用加锁的策略通过牺牲并发能力而保证数据安全,因此只有RC
和RR
这两个级别需要在MVCC机制下通过ReadView来实现。
在read committed级别下,readview会在事务中的每一个SELECT语句查询发送前生成(也可以在声明事务时显式声明START TRANSACTION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
),因此每次SELECT都可以获取到当前已提交事务和自己修改的最新版本。而在repeatable read
级别下,每个事务只会在第一个SELECT语句查询发送前或显式声明处生成,其他查询操作都会基于这个ReadView,这样就保证了一个事务中的多次查询结果都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是基于同一个ReadView下进行MVCC机制的查询操作。
InnoDB为每一个事务构造了一个数组m_ids
用于保存一致性视图生成瞬间当前所有活跃事务
(开始但未提交事务)的ID,将数组中事务ID最小值记为低水位m_up_limit_id
,当前系统中已创建事务ID最大值+1记为高水位m_low_limit_id
,构成如图所示:
mvcc-read_view_arr.png
一致性视图下查询操作的流程如下:
- 当查询发生时根据以上条件生成ReadView,该查询操作遍历Undo log链,根据当前被访问版本(可以理解为Undo log链中每一个记录即一个版本,遍历都是从最新版本向老版本遍历)的
DB_TRX_ID
,如果DB_TRX_ID
小于m_up_limit_id
,则该版本在ReadView生成前就已经完成提交,该版本可以被当前事务访问。DB_TRX_ID
在绿色范围内的可以被访问 - 若被访问版本的
DB_TRX_ID
大于m_up_limit_id
,说明该版本在ReadView生成之后才生成,因此该版本不能被访问,根据当前版本指向上一版本的指针DB_ROLL_PT
访问上一个版本,继续判断。DB_TRX_ID
在蓝色范围内的都不允许被访问 - 若被访问版本的
DB_TRX_ID
在[m_up_limit_id, m_low_limit_id)区间内,则判断DB_TRX_ID
是否等于当前事务ID,等于则证明是当前事务做的修改,可以被访问,否则不可被访问, 继续向上寻找。只有DB_TRX_ID
等于当前事务ID才允许访问橙色范围内的版本 - 最后,还要确保满足以上要求的可访问版本的数据的
delete_flag
不为true,否则查询到的就会是删除的数据。
所以以上总结就是只有当前事务修改的未commit版本和所有已提交事务版本允许被访问。我想现在看文章的你应该是明白了(主要是说我自己)。
一致性读和当前读
前面说的都是查询相关,那么涉及到多个事务的查询同时还有更新操作时,MVCC机制如何保证在实现事务隔离级别的同时进行正确的数据更新操作,保证事务的正确性呢,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
DROP TABLE IF EXISTS `mvccs`;
CREATE TABLE `mvccs`( `field` INT)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mvccs` VALUES(1); -- 插入一条数据
mvcc-transaction_consts_view.png
假设在所有事务开始前当前有一个活跃事务10,且这三个事务期间没有其他并发事务:
- 在操作1开始SELECT语句时,需要创建一致性视图,此时当前事务的一致性视图为[10, 100, 200,301), 事务100开始查询Undo log链,第一个查询到的版本为为事务200的操作4的更新操作,
DB_TRX_ID
在m_ids
数组但并不等于当前事务ID, 不可被访问; - 向上查询下一个即事务300在操作6时生成的版本,小于高水位
m_up_limit_id
,且不在m_ids
中,处于已提交状态,因此可被访问; - 综上在
RR
和RC
下得到操作1查询的结果都是2
那么操作5查询到的field的值是多少呢?
在RR
下,我们可以明确操作2和操作3查询field的值都是1,在RC
下操作2为1,操作3的值为2,那么操作5的值呢?
答案在RR
和RC
下都是是3,我一开始以为RR
下是2,因为这里如果按照一致性读的规则,事务300在操作2时都未提交,对于事务200来说应该时不可见状态,你看我说的是不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上面的问题在于UPDATE操作都是读取当前读(current read)数据进行更新的,而不是一致性视图ReadView,因为如果读取的是ReadView,那么事务300的操作会丢失。当前读会读取记录中的最新数据,从而解决以上情形下的并发更新丢失问题。
Explain分析索引
Explain分析出来的索引不一定是最优的,可能会选错,因为索引时可能会涉及到回表操作,或者排序操作,可能导致索引选错
索引查询速度慢的情况
-
首先可以考虑用force index,强制走一个索引,但只能作为一个应急预案,不推荐经常使用。因为一旦迁移到别的数据库里就不支持了,还需要做代码的重新发布
-
可以用覆盖索引 + 最左前缀原则,考虑能否把原来的索引删掉重新分析选择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