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
-
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
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而POST不可以。
-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
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
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本标准答案参考自w3schools)
RFC7231里定义了HTTP方法的几个性质:
- Safe - 安全
这里的「安全」和通常理解的「安全」意义不同,如果一个方法的语义在本质上是「只读」的,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安全的。客户端向服务端的资源发起的请求如果使用了是安全的方法,就不应该引起服务端任何的状态变化,因此也是无害的。 此RFC定义,GET, HEAD, OPTIONS 和 TRACE 这几个方法是安全的。
但是这个定义只是规范,并不能保证方法的实现也是安全的,服务端的实现可能会不符合方法语义,正如上文说过的使用GET修改用户信息的情况。
引入安全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网络爬虫和缓存,以免调用或者缓存某些不安全方法时引起某些意外的后果。User Agent(浏览器)应该在执行安全和不安全方法时做出区分对待,并给用户以提示。 - Idempotent - 幂等
幂等的概念是指同一个请求方法执行多次和仅执行一次的效果完全相同。按照RFC规范,PUT,DELETE和安全方法都是幂等的。同样,这也仅仅是规范,服务端实现是否幂等是无法确保的。
引入幂等主要是为了处理同一个请求重复发送的情况,比如在请求响应前失去连接,如果方法是幂等的,就可以放心地重发一次请求。这也是浏览器在后退/刷新时遇到POST会给用户提示的原因:POST语义不是幂等的,重复请求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 Cacheable - 可缓存性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方法是否可以被缓存,此RFC里GET,HEAD和某些情况下的POST都是可缓存的,但是绝大多数的浏览器的实现里仅仅支持GET和HEAD。关于缓存的更多内容可以去看RFC7234。
GET的语义是请求获取指定的资源。GET方法是安全、幂等、可缓存的(除非有 Cache-ControlHeader的约束),GET方法的报文主体没有任何语义。
POST的语义是根据请求负荷(报文主体)对指定的资源做出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视资源类型而不同。POST不安全,不幂等,(大部分实现)不可缓存。为了针对其不可缓存性,有一系列的方法来进行优化,以后有机会再研究(FLAG已经立起)。
还是举一个通俗栗子吧,在微博这个场景里,GET的语义会被用在「看看我的Timeline上最新的20条微博」这样的场景,而POST的语义会被用在「发微博、评论、点赞」这样的场景中。
https://www.cnblogs.com/ranyonsue/p/5984001.html
GET和POST的区别
-
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如EditPosts.aspx?name=test1&id=123456. 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Body中.
-
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因为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有限制),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
-
在ASP中,GET方式需要使用Request.QueryString来取得变量的值,而POST方式通过Request.Form来获取变量的值。
-
GET方式提交数据,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一个登录页面,通过GET方式提交数据时,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URL上,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这台机器,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86791
GET
“读取“一个资源。比如Get到一个html文件。反复读取不应该对访问的数据有副作用。比如”GET一下,用户就下单了,返回订单已受理“,这是不可接受的。没有副作用被称为“幂等“(Idempotent)。
因为GET因为是读取,就可以对GET请求的数据做缓存。这个缓存可以做到浏览器本身上(彻底避免浏览器发请求),也可以做到代理上(如nginx),或者做到server端(用Etag,至少可以减少带宽消耗)
POST
在页面里<form> 标签会定义一个表单。点击其中的submit元素会发出一个POST请求让服务器做一件事。这件事往往是有副作用的,不幂等的。
不幂等也就意味着不能随意多次执行。因此也就不能缓存。比如通过POST下一个单,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订单,然后返回订单成功的界面。这个页面不能被缓存。试想一下,如果POST请求被浏览器缓存了,那么下单请求就可以不向服务器发请求,而直接返回本地缓存的“下单成功界面”,却又没有真的在服务器下单。那是一件多么滑稽的事情。
因为POST可能有副作用,所以浏览器实现为不能把POST请求保存为书签。想想,如果点一下书签就下一个单,是不是很恐怖?
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是,(大多数)浏览器通常都会限制url长度在2K个字节,而(大多数)服务器最多处理64K大小的url
ps:
https://www.cnblogs.com/mark5/p/11075383.html
这个链接里面讲的不准确,get和post的区别本质上是 「语义」的对比而不是「语法」的对比,是「Specification」的对比而不是「Implementation」的对比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