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感想(补)
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是第六周了,今天上课才偶尔听到LGLhttp://weibo.com/liguilan110 说起写感想这个回事,然后瞬间觉得有点内疚,因为好像第一周老师就说了,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不过老师交代的事感觉没有完成的话,以后回想起来会不会一种遗憾呢?想了很久,自己还是终究过不了自己那关,所以回来后果断补回去。谁知道中午午休之后,LGL已经把前面六周的全部补完了。我瞬间呆了,这是闪电的速度吗?有这样的速度,以后怕个啥?是吧??所以我在晚上才开始动手,感觉有点无所适从,因为要写点有知识含量的东西确实不容易,这里也就不打算很官方地做系统总结了,而是谈谈自己的想法吧,中间会混杂着书本知识,以后看起来,相信心里还是美美滴。
上周应该讲的是建立需求模型----用况图。说实话,这个图好像在软件工程里也没有很深的印象,那时候疯狂滴话数据流图还有各种流程图,好像还没有亲自操刀玩过用况图,我软件工程算是白学了吗?回到正题,可能我们现在没有跟过大项目(除了之前跟过LYS老师 http://weibo.com/u/1980017785 的超市进销存,那个需求也是老师跟的,我们只是负责对应的任务而已。),对需求的认知度不是很高,也不知道原来需求分析在整个项目中扮演者巨大角色的作用。不过需求分析这一块我也逐渐察觉到它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要做好这块的工作,还必须学习相关的方法,构建合适的模型,模型OK的话,项目也就事半功倍了。
用户需求就是用户对所要开发的系统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期望,其中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保密需求和交互式等技术性要求以及成本,交付时间和资源使用限制等非技术性要求。要进行软件开发,首先要准确地描述用户需求中的功能需求,形成规格说明。按照以往的做法,可采用多种方式描述需求,可使用流程图,伪码和Aris模型描述需求,也可以使用自己定义的语言,当然了,你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家乡话,如果你足够牛的话。不过当前的一种主流的方法就是用况图。所谓的用况(use case)就是描述系统的一项功能的一组动作序列,这样的动作序列表示参与者与系统时间的交互,系统执行该动作序列要为参与者产生结果。也就是一种与系统的交互关系。在运用用况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用况来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所希望的系统行为。
2.用况描述中的一个动作应该是描述参与者或系统要完成的一个交互步骤。
3.在用况中指描述参与者和系统彼此为对方直接地做了些什么事,不描述这么做,也不描述间接地做了什么。
4.可以观察的结果,是指系统对参与者的动作做出的响应。
5.用况描述的是参与者所使用的一项系统功能,该项功能应该相对完整。
6.只有当外部的参与者与该系统进行交互式,相应的功能才发挥作用。
7.在用况描述中,由参与者首先发起交互的可能性较大,但有些交互也可能是由系统首先发起的。
要画好用况图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绝对不是从字面上就可以完全账掌握的。字面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具体的实现还得开双手,所以,相信以后画到用况图的机会很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