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
终于有时间来写一些文字来记录一下好长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从哪里落笔。
首先说一下寝室吧,犹记得刚进入寝室的时候大家各种的寒暄,问一下来自哪里,家乡都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高考考多少…等等。那时大家谈论的问题都比较大路边,可能所有人都是这样吧,对别人保持着“应有的”距离和防卫。谁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大家变得熟悉起来,变得都那么无话不谈,变得聊的话题开始涉及到大学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自己一直封闭在内心的那点小事。这种改变无从查证,无从回忆,无声无息。
说起来大家的爱好,细细想来每个人没有非常特别的爱好或特长,包括我自己。自己所谓的爱好也只是偶尔拿来消遣时间的一些事情,并不能拿出来羡煞旁人。六个人,没人吸烟,没人酗酒,没有人满口脏话,没有人喜欢独处。导致现在大家无话不谈,多一个人会别扭,少一个人会难过。说起寝室内部的活动不得不说KTV和穷游。平常的生活中大家都会偶尔去happy一下。当然首选就是寝室的娱乐委员找地方去唱歌,想到这里我也是醉了,麦霸们绝对不会给话筒任何休息的时间,充分利用在这个时间段的分分秒秒。总之,大家都会很开心,累并快乐着。然后呢,当然是吃喽。首选就是最经济最实惠没去过的地方,不管是自助还是火锅还是普通餐馆。酷爱拍照的娱乐委员会为每道菜品给一个特写,我也会偶尔拍一下美食和 “逗比”然后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爆两张。这种感觉,这种模式我已经习惯了,当然这里面的人物也不想去改变了。还有半年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不知道大家在一块还汇聚多少次餐,唱多少次歌,拍多少张照片。要走的挡也挡不住,要来的也无法阻止,唯有珍惜下一次吧。
朋友,想必每个人在大学里都会有几个整天泡在一块的朋友。上课只要在一块肯定听不进去,各种瞎喷,比如音乐、电影、美食等等。平常回寝室的时间比较少,其他的娱乐时间基本都会在一块各种玩。想来,大部分在外面吃饭的时间都是我们几个,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整天黑的也是他们几个,整天各种逗比和傻逼。或许以后怀念大学时光这必定会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不料的是中间还跑出来两个考研的,也是醉了,如果按照现在的状态下去,也只能呵呵了。昂贵的考研视频以及各种资料也都买了,就看下面会不会拿出高三的精神冲刺考研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条光荣的不归路,曾经考研在我心里也出现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科的 “偏见”,我已经变得忘记了考研,甚至对它表示无感。可是现在想想写程序也是挺枯燥的一件事,希望这种感觉只是阶段性的感觉。把程序当成一种艺术品这种高超的境界对于我来说还很遥远,但心里另一种声音告诉我比考研好多了!好在哪里呢?我竟然回答不出这个坚定地感叹号。也希望考研的人为自己这个决定付出应有的汗水和辛苦吧。考研路上,安好!!!也愿靠技术吃饭的基友找到一个好公司,写得一手好代码,按照自己内心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班级,属于我的四年的卓越班。在班级里面我应该属于那种37度的人,不冷不热,毫无存在感,永远存在于那个最容易忽略的群体。但是,细细想来和班级上的每个人都还可以,都可以聊得很嗨玩得很溜。这也是我比较兴奋的地方。说心里话,在大学,在对比里面能够在这样一个班级里面还是比较难得和欣慰的。当然班级也有班级的法则,其实说到法则每个团体和组织都有其相应的存在法则,没有人能够去改变,所谓的改变可能就是消失和重生。刚开始分到这个由各个方向的学生组合成的“杂”班级里面,会有点新鲜感,可能这种新鲜来自于 “优越感”。起初大家由于不熟悉而格外显得比较亲切,所有的活动和规定也都会发挥出它极致的作用。比如班会、聚餐、各种校内比赛基本上没有缺席的,看到班级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小团体发光发热,总会有莫名的感动。可是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挡时间呢?当我们日益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成长,认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慢慢的都在孕育着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在相同的时间点,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都在不同的地方忙着自己的事。渐渐地大家都很难有机会聚在一块聊天开会亦或是聚餐。肤浅的来说班级的凝聚力没有了,最初只是大家不懂事的做作而已。可是呢,的确如此吗?细细想来,这个班,还是原来的那个班,所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它必定要经历的。如果到了大三,还像大一那样那就可悲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30个人本应该有30种姿态,不管这种姿态是否被别人所认可。总之,每个人都还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到了某个固定的时间点被分散到不同的地点继续行走。留下的也只是现在所能做的点点回忆。希望每个人不求大富大贵,开心就好吧。
社团,“埋葬”了我的大学的地方------腾飞社团。现在回想起初进大学时对社团的定义可能就是发展一个特长或爱好的地方,简单地说就是纯娱乐来消磨学习之外的其他时间。可是在软件学院的社团却以学习为主,想要加入还要接受培训和考核面试等阶段。好吧,高考留下的余温还没有消失,此刻我还是以学习为主的,加上学长的激情演讲我就加入了本来我所在班级对应的社团。此时所有人都在共同学习c语言,那时电脑对我看来说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当然对于编程更是一头雾水。所有的好奇心结束后,接下来真正的大学生活就来临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c语言的学习上了,跟着学长和老师的步调慢慢学习,当然那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通过社团的选拔。社团的选拔放到了下半学期开始也就是春节过后,令人兴奋的是我如愿了。成了正式成员后就搬到了社团的 “总部”,此刻也是我和寝室白天说 “分手”的时刻。此后就记得早晨出寝室,晚上十点左右回寝室,白天没事情一般不会回去,并且我也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一天中除了上课都在社团里面。记得那时社团每天都很多人,位置是相当挤的,学长们有时会积累的讨论学习,偶尔也会调侃一下,而我们这些 “新兵”说话都很小声,出入也是小心翼翼的,毕竟对 “新家”不是很了解。在大学,学习在这里被注入了活力,在这里的人基本上每天都在学习,生活节奏很枯燥但的确很充实,那时的自己会因为学会了某个新知识点后某个函数而兴奋,会因为社团布置的任务而忙碌。身边的人都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帮助、有交流、当然也有竞争。大一时候,周末和假期不是回家就是呆在社团,现在想想确实挺单调和无聊的。大一养成的习惯自然会过渡到大二,生活依然如此,除了上课都泡在社团。这期间有人走了也有新的人加入到这个团队,此时作为学长就会为社团的发展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社长的带领下培训大一,考核然后选出成员。这期间培训的过程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学到的东西,感谢每一节课堂吧。 走着走着,走到了大三,好快好快,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我接管了社团,我不知道社长做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我会好好带领大家一起向前跑,希望大家对于我平日的苛刻和严格能够理解, 如今社团整体喜忧共存吧。在最后的半年里还会有好多事情要处理,希望这个元老级的社团能够茁壮成长。总之,社团埋葬了我的大学生活,这里有和我一起努力奋斗的朋友。
大学。这个我也不会解释的词语。什么是大学呢?为什么要上大学呢?上大学我们应该学到什么东西呢?当我们走出大学身上具备怎样的能力才算大学有意义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许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答案,毕竟在自己的世界里它是正确的。
平常没有成块的时间写一些东西,放假是最好的时机。还有好多待整理的文字和心情和人,不急不急慢慢写吧。我把这些文字留给自己,在未来的某个晴朗的下午看看自己写下的心情或许会有另一种感慨吧。
(注:从12号开始写,断断续续写了这么长时间)
2016年一月二十三号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