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 模式与 SpringMVC 的三层架构

MVC 模式,全称为 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它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其目标是将软件的用户界面(即前台页面)和业务逻辑分离,使代码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可维护性以及灵活性。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 Java Web 应用程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image
图1:Java Web 应用的结构

MVC 模式将应用程序划分成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等三层,如下图所示。
image
图2:MVC 模式

image

MVC模式 VS 三层架构

和 MVC 模式类似,三层架构同样将系统划分成了 3 层:

  • 表示层(UI):用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接收用户请求,并将请求交给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 业务逻辑层(BLL):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接收表示层传递来的请求,并针对业务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业务目标。
  • 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例如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保存或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等。

虽然三层架构和 MVC 模式一样,都是将应用划分成了 3 层,但它们的划分方式是不同的。

下图展示了三层架构的划分方式,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它与 MVC 模式的不同。
image
图3:三层架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层架构是由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三个层次构成的,而 MVC 则是由视图(View)层、控制(Controller)层以及模型(Model)层,且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三层架构和 MVC 模式中各层对应关系如下:

  • 三层架构中的表示层(UI)包含 HTML、JSP 等前台页面以及后台的 Servlet,即它相当于 MVC 模式中的 View 层 + Controller 层。
  • 三层架构中的业务逻辑层(BLL),则只包含了 Service 接口及其实现类(Servicelmpl)的代码,即它相当于 MVC 模式中 Model 层的一部分,并不包含 Dao 和实体类。
  • 三层架构中的数据访问层(DAL),则只包含了 Dao 接口及其实现类(DaoImpl)的代码,即它相当于 MVC 模式中 Model 层的一部分,并不包含 Service 和实体类。

三层架构将应用中的各个模块划分为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等三层,各层之间采用接口相互访问,并通过实体类作为数据传递的载体。不同的实体类一般对应于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表,且实体类的属性与数据库表的字段名一一对应 。

从上面的划分方式来看,三层架构和 MVC 模式确实是不一样的,但从它们的核心来看,两者又是一样的,它们的核心都是“分层、解耦”。

MVC 的工作流程

MVC 的工作流程如下:

  1. 用户发送请求到服务器;
  2. 在服务器中,请求被控制层(Controller)接收;
  3. Controller 调用相应的 Model 层处理请求;
  4. Model 层处理完毕将结果返回到 Controller;
  5. Controller 再根据 Model 返回的请求处理结果,找到相应的 View 视图;
  6. View 视图渲染数据后最终响应给浏览器。

MVC 的优点

MVC 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 降低代码耦合性:在 MVC 模式中,三层之间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一旦某一层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只需要更改相应层中的代码即可,而不会对其他层中的代码造成影响。
  • 有利于分工合作:在 MVC 模式中,将应用系统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可以更好地实现开发分工。例如,网页设计人员专注于视图(View)层的开发,而那些对业务熟悉的开发人员对 Model 层进行开发,其他对业务不熟悉的开发人员则可以对 Controller 层进行开发。
  • 有利于组件的重用:在 MVC 中,多个视图(View)可以共享同一个模型(Model),大大提高了系统中代码的可重用性。

MVC 的不足

MVC 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 增加了系统结构和实现的复杂性:对于简单的应用,如果也严格遵循 MVC 模式,按照模型、视图与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划分,无疑会增加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并可能产生过多的更新操作,降低运行效率。
  • 视图与控制器间的联系过于紧密:虽然视图与控制器是相互分离的,但它们之间联系却是十分紧密的。视图没有控制器的存在,其应用是很有限的,反之亦然,这样就妨碍了它们的独立重用。
  • 视图对模型数据的低效率访问:视图可能需要多次调用才能获得足够的显示数据。对未变化数据的不必要的频繁访问,也将损害操作性能。

MVC 并不适合小型甚至中型规模的项目,花费大量时间将 MVC 应用到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应用程序中,通常会得不偿失,因此对于 MVC 设计模式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决定。


Spring MVC(全称 Spring Web MVC)是 Spring 框架提供的一款基于 MVC 模式的轻量级 Web 开发框架,是 Spring 为表示层(UI)开发提供的一整套完备的解决方案。

注:三层架构分为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表示层则包含前台页面和后台 Servlet,详情请参看《MVC 模式》一节。

Spring MVC 使用 MVC 架构模式的思想,将 Web 应用进行职责解构,把一个复杂的 Web 应用划分成模型(Model)、控制器(Contorller)以及视图(View)三层,有效地简化了 Web 应用的开发,降低了出错风险,同时也方便了开发人员之间的分工配合。

Spring MVC 各层的职责如下:

  • Model:负责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 Controller;
  • View:负责将请求的处理结果进行渲染,展示在客户端浏览器上;
  • Controller:是 Model 和 View 交互的纽带;主要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调用 Model 对请求处理,然后将 Model 的处理结果传递给 View。

Spring MVC 本质是对 Servlet 的进一步封装,其最核心的组件是 DispatcherServlet,它是 Spring MVC 的前端控制器,主要负责对请求和响应的统一地处理和分发。Controller 接收到的请求其实就是 DispatcherServlet 根据一定的规则分发给它的。

Spring MVC 框架内部采用松耦合、可插拔的组件结构,具有高度可配置性,比起其他的 MVC 框架更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此外,Spring MVC 的注解驱动(annotation-driven)和对 REST 风格的支持,也是它最具有特色的功能。

Spring MVC 是 Spring 框架的众多子项目之一,自 Spring 框架诞生之日起就包含在 Spring 框架中了,它可以与 Spring 框架无缝集成,在性能方面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对于开发者来说,Spring MVC 的开发效率要明显高于其它的 Web 框架,因此 Spring MVC 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目前业界最主流的 MVC 框架之一。

posted @ 2023-02-06 12:16  HopeLive  阅读(309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