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1——团队展示&选题

团队展示

一、团队组成

1.队名:三剑客

2.队员组成及学号

姓名 学号
廖鸿基(组长) 3123004445
王梓涵 3123002706
林嘉俊 3123004446

二、团队项目描述:

开发一款支持教师课件共享、课程热度排序、权限管理、学生评分及成绩统计的教学课件和班级管理系统。

三、队员风采:

姓名 风格描述 擅长技术 编程兴趣 软工角色 宣言
林嘉俊 主业务开发,具备小团队统筹经验 编程语言:熟练使用java。掌握Spring、Spring Boot、MyBaits/MyBaits Plus等主流后端开发框架。数据库:熟练使用MySQL与Redis数据库 热衷于后端,喜欢探索新的后端框架和设计模式 开发(java后端) “以清晰的规划,让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方向;以扎实的技术,让每个功能都能稳定落地。”
王梓涵 创意活跃,擅长用户体验设计,对界面美感敏感 前端开发 前端交互优化、可视化组件开发 前端开发 + 原型设计师(负责系统界面与用户交互体验) “让系统不仅好用,更要好看;让用户不仅能用,更愿常用。”
廖鸿基 严谨细致,擅长风险预判与问题排查 软件测试、基础前端开发 测试用例设计、bug 定位与修复 测试工程师 + 文档专员(负责系统测试与项目文档整理) “用每一次严谨的测试,为系统的稳定筑起防线;用每一份完整的文档,为项目的传承留下痕迹。”

四、团队首次合照

f54d047124e4b6476d5f2b4ae9c2f555

五、团队特色描述

核心竞争力:“技术互补 + 教育场景深耕 + 敏捷协作”​

技术上覆盖前后端开发、测试、项目管理,无明显短板;​

成员均有教育相关实践经历(如家教、教学辅助),能精准把握教师 / 学生真实需求;​

严格遵循 MSF “充分授权”“共同负责” 原则,每日简短站会同步进度,快速响应问题。

团队选题

  1. 系统核心功能回顾​
    教师团队课件共享(支持上传、下载、版本管理)​
    课程热度排序(基于浏览量、下载量、评分综合计算)​
    内部人员权限设置(教师:课件编辑 / 查询;学生:课件查询 / 评分;管理员:权限分配)​
    学生课程评分(匿名评分 + 评语,助力教师优化课件)​
    成绩统计(班级内分数分布、跨班级对比,支持 Excel 导出)​

  2. 目标与价值(真实、可用、有价值)​
    (1)真实:解决实际教学痛点​
    痛点 1:教师间课件共享依赖微信 / U 盘,版本混乱且不易检索;​
    痛点 2:人工统计成绩耗时久(尤其多班级对比),易出错;​
    痛点 3:学生对课程的反馈难以及时传递给教师,影响教学优化。​
    本系统直接针对以上真实场景设计,覆盖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类核心用户。​
    (2)可用:功能落地性强​
    操作简单:界面遵循教育类软件使用习惯(如教师端 “课件管理” 模块放在首页显眼位置);​
    兼容性好:支持 PC 端(Windows/macOS)、平板端,满足教师备课、学生查询的多场景需求;​
    数据安全:权限分级 + 定期备份,防止课件泄露或成绩数据丢失。​
    (3)有价值:兼具实用与情怀​
    实用价值:教师备课效率提升 30%(减少课件检索、成绩统计时间),学生获取优质课件更便捷;​
    情怀价值:以 “技术助力教育公平” 为初心,支持跨班级成绩对比时隐藏班级名称(仅显示 “班级 A/B/C”),避免标签化,同时优质课件可跨年级共享,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4)预期用户量​
    初期(Alpha 阶段):1 所中学(3 个年级,约 100 名教师、1500 名学生);​
    中期(Beta 阶段):扩展至 3 所学校,覆盖 300 名教师、4500 名学生。​

  3. Git 协作方式​
    仓库创建:已在 Gitee 创建团队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tempSfTeam/SfWork ),设置成员权限:​
    组长(廖鸿基):管理员权限(负责仓库配置、分支管理);​
    王梓涵 / 林嘉俊:开发者权限(负责代码提交、文档更新)。​
    版本管理规则:​
    主分支:main(仅存放稳定版本,由组长合并);​
    开发分支:dev(日常开发分支,成员从dev创建个人分支);​
    个人分支:feature-姓名-功能(如feature-王梓涵-课件上传界面),完成后提交 PR 至dev,经代码审查后合并。​
    文档管理:仓库内建立docs文件夹,存放需求规格说明书、原型图、测试计划等,采用 Markdown 格式,确保增量更新(每次修改标注修改人、修改时间、修改内容)。

团队计划(基于《构建之法》“计划和估计” 方法)

  1. 计划制定依据​
    采用《构建之法》“三点估计法” 矫正耗时:矫正时间 = (乐观时间 + 4*最可能时间 + 悲观时间)/ 6,聚焦关键场景(课件共享、成绩统计、权限管理),不贪多求全。​

  2. 每周任务安排

周次 主要目标 具体任务内容 负责人 时间预估 输出成果
第10周 完成团队组建与基础规划 1. 撰写团队博客(含团队展示、选题初步阐述);2. 确定选题细节,明确成员角色分工;3. 讨论并制定团队贡献分分配规则 全体成员 10h 1. 团队博客(Markdown 格式);2. 角色分工表(Excel);3. 团队贡献分规则文档(Markdown)
第11-12周 优化原型与制定技术 / 测试方案 1. 邀请 3 名教师用户反馈,优化原型;2. 设计系统架构,拆分 WBS 任务;3. 编写测试计划(含核心功能测试用例) 全体成员 30h 1. 改进后原型(Figma 链接);2. 系统架构图(PDF);3. WBS 任务分解表(Excel);4. 测试计划文档(Markdown)
第13周 推进 Alpha 阶段开发与敏捷协作 1. 分配 Alpha 任务(张明:后端课件共享 / 成绩统计;李华:前端界面开发;王芳:同步测试);2. 每日 15 分钟 Scrum 站会同步进度;3. 每日提交代码至个人分支,合并至 dev 分支 全体成员 25h 1. 7 篇 Scrum 站会博客(Markdown);2. Alpha 阶段代码(dev 分支);3. 每日测试报告(Markdown)
第14周 完成 Alpha 阶段总结与成果发布 1. 收集 5 名教师 + 20 名学生反馈,优化测试计划;2. 成员撰写 Alpha 阶段个人总结;3. 发布 Alpha 阶段系列博客(含发布说明、测试报告) 全体成员 30h 1. 优化后测试计划(Markdown);2. 3 份 Alpha 阶段个人总结(Markdown);3. Alpha 阶段系列博客(发布说明、测试报告、展示博客)
第15-16周 复盘 Alpha 阶段并输出改进方案 1. 召开 Alpha 阶段复盘会,分析进度滞后、功能问题等;2. 撰写 Alpha 事后分析博客(含成功点、待改进点、后续计划) 全体成员 30h Alpha 阶段事后分析博客(Markdown 格式)

团队成员绩效评估方法

  1. 绩效计算公式​
    成员绩效 = 团队项目分数(Alpha/Beta 评审得分,全体相同) + 个人团队贡献分​
    团队贡献分总和:20*3=60 分,每人不同自然数。​

  2. 团队贡献分分配规则(经全体讨论确定)​

(1)评分维度及权重

image

(2)分数分配流程​

阶段结束后,全员基于评分维度进行自我评分;​
成员间交叉评分,需说明评分理由(避免主观臆断);​
组长汇总自我评分与交叉评分,计算平均分后调整为不同自然数(确保总和 60 分);​
公示最终评分结果,接受成员异议,无异议后确定。​

(3)示例分配(Alpha 阶段)​

林嘉俊:20分(统筹好、任务质量高、解决后端难点);​
王梓涵(前端):20 分(原型获认可、按时开发、帮测试调试);​
廖鸿基(测试):20 分(用例覆盖全、及时反馈 bug)。​

posted @ 2025-11-02 23:55    阅读(1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