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 物理坑点 寒假总结
运动学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理不清
【ID:1】 题中说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可能做匀减速运动; B. \(5s\)内质点的位移为\(35m\);
C. 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 D.质点\(3s\)末的速度为\(5m/s\);
看到题中给出了一个\(v=2+t\),便以为可以根据 \(v_t = v_0 + at\) 套出 \(v_0 = 2m/s\),\(a=1m/s^2\)。
然而,这个\(v=2+t\)是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v_{t/2}=2+t\),而又有\(x=v_{t/2} \cdot t\),故得出\(x=2t+t^2\)。
最后,根据\(x=v_0t+\frac{1}{2}at^2\),知\(\frac{1}{2}a = 1\)即\(a=2m/s^2\),\(v_0=2m/s\)。
很明显这是匀加速运动,\(5s\)内质点的位移为\(35m\),故A错B对。C加速度为\(2m/s^2\),错误。关于D,有了\(v_0\)、\(a\),直接由\(v_t = v_0 + at\)得出\(v_{3s}=8m/s\),故D错。
平时题做少了,到后来就忘了区分平均速度与加速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中间时刻推论
【ID:2】 查看x-t图像,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
问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是否正确。
因为乙做匀变速运动,观察图像乙,则有\(v_{t/2} = \frac{x}{t} = 0.8m/s\),而P点的斜率明显大于\(t/2\)时的斜率,所以P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
相遇次数
【ID:3】 查看v-t图像,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
讨论乙车在前,甲乙可能存在的相遇次数。
若不计算,直接看,由图可知乙在\(20s\)时才达到了甲的速率,且之后速率大于甲,若乙在甲前面很长的距离,则甲乙可能不相遇;
如果在乙没有达到甲的速率之前,甲已经追上了乙,那么此时有了一次相遇;在乙速率超越甲后,乙位移增长快于甲,又有一次相遇,此时一共有两次相遇;
那么可不可能只相遇一次呢?如果甲乙速率正好相等时相遇,那么他们俩就会只相遇一次。
特殊值情况
【ID:4】 查看x-t图像,A质点图像为直线,B质点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D坐标如图。
问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是,B的位移为\(\frac{x_1+x_2}{2}\)是否正确,且AB速度相等时刻是否一定在\(t_1至t_2\)这一时间段
因为A在B的前面,A做匀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且在第一次相遇时B的速度小于A的速度,当AB速度相等时,A离B最远。
又因为\(t_1 到 t_2\)这一时段,AB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则在\(\frac{t_1+t_2}{2}\)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而\(\frac{x_1+x_2}{2}\)是中间位移,由运动学规律知此时其对应的时刻在\(\frac{t_1+t_2}{2}\)之后。
所以此时B的位移不能为\(\frac{x_1+x_2}{2}\)。
本题主要是要判断AB速度相等时他俩距离最远,B本慢于A,A的斜率恒定,当B的斜率与A相等时,BA的高度差开始缩小,所以这俩斜率相等时的位移差最大。
因为B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则可知B的图像斜率一直增大,故只有在\(t_1\)~\(t_2\)内的中间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