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 “创意正能量” 华中地区移动 App 分析与设计大赛 参赛心得

第三届 “创意正能量” 华中地区移动 App 分析与设计大赛

参赛心得

 

在本次比赛中,我团队在初赛以相对靠后的排名进入复赛,并在以相对靠后的排名在复赛中落选,未能进入决赛。

未能进入决赛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但综合排名整体的偏低必然反映比赛准备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是在生活与提升过程中长期不利于取得优秀结果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导致的。

通过对比赛过程的分析,我做出以下总结。总结将尽量做到反映备赛事实,摒弃完全归因于客观因素的不良想法。

一、     功能重点不突出

“自”的功能亮点集中于“融合”,即针对单个地标,对已知资源进行的扩展。在讲稿中,这一点被分为三个子功能加以展示。但子功能与地图、地标的关系连接的体现是非常脆弱的,使得各个功能显得碎片化,在外在讲稿中体现为“为扩展而扩展”,没有场合。

在讲稿整理的过程中事实上已经发现了上述问题。

不要求全!可以自由发挥,甚至只说亮点。(如果你有15秒钟说这个产品,你怎么说)

可以用切片的方式,将地标与地标承载信息的关系表达出来。

二、     展示过程中严重的紧张感

紧张感是持续在备赛与展示的整个过程当中的。

讲稿准备初期发现了信息整合不连贯,传达不清的问题,但无力进行完整的修正。在正式比赛前对讲稿的信心不足。

三、     对比赛的不重视与侥幸心理

态度!

对本次比赛的态度有严重不端正之处。在备赛与备考等事务重叠时侥幸心理太重。看似在准备,实则碌碌无为。

以前面的比赛经历衡量自身能力,期待值很高但实际能力根本不足。

准备时间周期很短,没有功能沉淀的时间。

四、     团队组织严重不利

带团队,绝不仅仅是实现成果的问题。

团队合作绝不是“我要做的……交给……来做”,基本没可能完美衔接。

不良的团队合作反而会拖慢项目正常进行的效率。有效的整合者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准确分配,对能力的不了解导致分配任务的错误,在本次备赛中体现最为明显。

团队合作需要神,但不需要皇帝。不要任人唯亲。

五、     可能的客观原因

排位靠后,评委精神倦怠。(自己信息没有能抓住评委的亮点你想让人家不倦怠?)(排位前后对成绩有影响?至少结果上看来没什么。)

同场次比赛中,同类产品较多而导致的功能亮点不突出。

优秀作品的切入点制胜现象明显。

试图呈现的信息量过大,5分钟时间对展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     对未来工作的指导

戾气太重,长期的懈怠情绪必须收一收。

不要过多考虑自己,真正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多与身边人交流,不仅包括同专业或同门类的,也包括未来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今后的涉足方向。依旧要以深入开发与基础学习为主。

表达能力急需系统性提高。展示效果方面,今后任何形式的展示一律背稿,并要做到与PPT同步。可尝试针对实际场景设计的展示方法,完整串联各个子功能及其耦合。

团队合作,落实到纸上,口头肯定出问题。安排任务之前自己先闭关把每一个步骤想清楚再交待出去,做清楚风险控制,要能随时挽回局面。期待队友的实时反馈。

备赛:

从任务维度改成类别维度。文案和PPT一个人做一部分。

今后在讲稿设计与整理方面应注意方法,采用更针对评分细则的思路与组织方式。(如何)经常提问自己,“这是什么比赛”。

不能过分从技术角度思考产品,要增强思维灵活性。

避免用工科生思维参加文科生比赛?

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不应该有相同的思维模式(那思维冲突怎么办)。“我要什么?”“我能给什么?”的冲突。

产品设计与产品开发是不一样的。传达的时候怎么把场合说清楚。

对于开发专长者来说,多发现新的切入点并做出功能并不比做全一个完整平台差。不要求大求广求深。求精。

posted @ 2014-12-03 08:05  Flaris  阅读(5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