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接电路第0篇——初步入门
什么是防反接呢
所谓防反接,就是正插时设备正常工作,反插时,设备要么也可以正常工作,要么不工作。从而起到保护后级电路的目地。
如下是我们主板一般用的2.5mm间距4P针座,这个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公司物料或者客户需求而选型,不固定。
0、最好的防反接:电源接口插座或者结构上防呆
1、二极管防反接
为了简便描述,我们统一把电源的正极设为D+,负极设为D-,负载设为RL。后面几种电路都是一样。

原理分析: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经回路D+→RL→D-,形成一个回路,负载RL正常工作。 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由于二极管D1的单向导通性,D1截止,回路不同,负载不工作。
从而起到防反接的作用。
分析:
1.有压降:二极管正向压降,注意电压合不合适
2.考虑电路的电流,会不会发热,功耗的问题
3.考虑反向耐压和漏电流的问题
4.成本低,适用于12~24V电源入口,
2、桥堆防反接
桥堆一般在交流信号输入时,用于整流。之前有新同事看到这个电路觉得很奇怪,他说这不是交流电路用的吗,为什么会用在直流电路中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理分析: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流经回路:D+→D4→RL→D2→D-,形成一个回路,负载RL正常工作。 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流经回路:D-→D3→RL→D1→D+,形成一个回路,负载RL正常工作。
也就是说不管输入正反接,电源都可以正常工作。
以上两个电路的缺点为都是利用了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不导通特性,且主回路中串二极管,二极管会有管压降,负载的电压达不到输入电压,且功率越大,二极管上的损耗越大。对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使用。
分析:
1.有两个二极管的压降:用肖特基压降会小一点,注意电压合不合适
2.考虑电路的电流,会不会发热,功耗的问题
3.在使用 12~24V 电源入口的单片机系统中比较适用,5V以及更低的电源入口不太适用。
3.保险丝 + 二极管防反接

原理:- 电源极性正确接入时,二极管关断,相当于电路回路中串联了一个自恢复保险丝。
-电源反接时,二极管导通,使自恢复保险丝过流熔断,电流回路开路。
待自恢复保险丝恢复时,重复熔断。
所以反接的时候,自恢复保险丝会反复熔断、恢复,自恢复保险丝和二极管会些许发热。
电流通过二极管经过保险丝,整保险丝电阻极地,电流很大,导致保险丝烧坏。
分析:
1.防反接的同时,还防过流。
2.D1的工作电流,起码要大于 F1的熔断电流
3.自恢复保险丝成本高
4、MOS管防反接(NMOS、PMOS)
NMOS防反接
以下两个电路主要是利用MOS管的通断来进行防反接,当MOS管导通时,内阻很小,所以压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克服了以上两个电路的缺点。 图中R1,R2的作用是为MOS管的栅极提供偏置电压。

原理分析: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Q1栅极电压Vgs为高,MOS管被打开,流经回路:D+→RL→Q1→D-,形成一个回路,负载RL正常工作。 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Q1无法打开,无法形成回路,电路不工作。
从而起到防反接的作用。
PMOS防反接
该电路跟NMOS分析方法几乎一样。

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电压先经过体二极管后,由电阻R1,R2分压,当取得适当的值后,PMOS打开,流经回路:D+→Q1→RL→D-,形成一个回路,负载RL正常工作。
当电源正极从D-输入时,Q1无法打开,无法形成回路,电路不工作。
从而起到防反接的作用。、
注意:1.需要关注漏极电流,和导通内阻,考虑功耗的问题
2.需要关注PMOS的Vth和最大开启电压,合理选择PMOS管和配置电阻,稳压管
3.考虑反向耐压和最大Vds
本文也只是定性的分析一下这几种常用的防反接电路,未标注实际参数型号,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元件进行选型。
参考资料:
1. https://www.elecfans.com/d/6366564.html
推荐理由:有关定性的部分
2.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233653/article/details/144055946
推荐理由:有关分析的部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