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方阵的行列式
\(n\) 阶行列式相关概念
排列与逆序
排列:由 \(1\) 到 \(n\) 的 \(n\) 个自然数不重复地组成的有序数列。(显然有 \(n!\) 种)
逆序:排列中倒叙排列的数对。
- 以 \(\{a_n\}\) 为例:对于数对 \((a_i, a_j)\) 若满足 \(i < j, a_i > a_j\) 则称其为一个逆序
逆序数:一个排列的逆序总数,记为 \(\tau (a_1a_2\dots a_n)\)。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为奇排列,否则为偶排列。
定理 1.1
一次对换一定改变排列的奇偶性。
证明
证明是简单的,这里简单说一下思路:
我们若交换 \(a_l, a_r\),则在两者两侧的元素不受影响,对于中间的元素影响两次抵消,最终有 \((a_l, a_r)\) 这个数对受影响,故奇偶性改变。
阶行列式定义
对于 \(n\) 阶方阵 \(A = \left(a_{i, j}\right)\),记 \(\left|A\right|\) 或 \(\det A\) 为其行列式。
当 \(n = 1\),\(\left|A \right| = a_{i, j}\)
当 \(n > 1\),定义
(其中 \(\tilde A_{i, j}\) 定义为 \(A\) 删去第 \(i\) 行第 \(j\) 列得到的 \((n - 1) \times (n - 1)\) 的子方阵,称为 \(A\) 关于第 \(i\) 行第 \(j\) 列的余子式,\(\tilde (-1)^{i + j}A_{i, j}\) 为其代数余子式。)
另一种定义方式(取排列 \(\{j_1, j_2, \dots, j_n\}\)):
对角线法则计算三阶方阵行列式:
我们先把左下角的三角平移到右侧:
对于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取每列乘积求和:\(sum_1 = a_{1, 1}a_{2, 2}a_{3, 3} + a_{1, 2}a_{2, 3}a_{3, 1} +a_{1, 3}a_{2, 3}a_{3, 2}\)
对于右下角三角同理:
得到 \(sum_2 = a_{1, 1}a_{2, 3}a_{3, 2} + a_{1, 2}a_{2, 1}a_{3, 3} + a_{1, 3}a_{2, 2}a_{3, 1}\)
则 \(\left|A \right| = sum_1 - sum_2\)。但对角线法则并不使用于更高阶的方阵。
行列式性质
- 分行可加性:可将矩阵某行(列)拆为两个向量的和,其他行不变与两个向量组合为两个矩阵,原矩阵行列式即两个新矩阵行列式求和。(公式太麻烦懒得打。)
- \(|A| = |A^T|\)
- 可将矩阵某行系数提出至行列式前。(若方阵 \(A\) 第 \(i\) 行(列)\(k\) 倍倍增所得方阵为 \(B\),则 \(|A| = k|B|\)。)
- 一次换法变换会给予行列式一个系数 \(-1\)。
- 消法变换不改变行列式。
- 若有一行(列)为 \(0\) 或有两行(列)有倍数关系,行列式为 \(0\)。
- \(|AB| = |A||B|\)
定理 \(3.3\)(拉普拉斯定理):设 \(D\) 为 \(n\) 阶行列式,在 \(D\) 中取某特定 \(k\) 行(\(1 \le k \le n - 1\)),则包含于此 \(k\) 行中的所有 \(k\) 阶子式与其代数余子式的和为 \(D\)。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